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投稿 > 省直单位 > 省公安厅
江苏倾力构筑“藏蓝堤坝”护佑水上安全
2022-10-13 16:01:00

  7月以来,江苏持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涉水警情增加。江苏公安机关积极探索防溺水、护民安新路径,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常态化水上执法、救援、服务机制,持续强化全警溺水事故防范处置能力,拉起水域安全“警戒线”。

  科技赋能

  守住生命安全防线

  “您已进入水域危险区,此处严禁任何人员下湖游泳,请立即返回……”7月20日下午6时许,宿迁市骆马湖景区附近,一个小伙子刚下水,岸边不远处红色的警报灯闪烁,并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干预、救援。这是宿迁市公安局湖滨新区分局研发的骆马湖景区防溺水红外线视频监控报警系统。

  为全力守住群众防溺水“安全线”“生命线”,今年6月以来,湖滨新区公安分局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成功研发出骆马湖景区防溺水红外线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在骆马湖22处危险区域实现24小时动态捕捉跟踪,以信息化手段加强溺水防控工作,全力保护好居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

  在昆山市公安局青阳派出所,每辆警车上都配有一台橘红色的水上救援机器人。警务人员在岸上使用遥控手柄远程操控,只需3秒钟就可使其下水施救,快速、精准航行至落水人员身边。落水者只需要抓住水上救援机器人的手柄,就能被带回到安全区域。

  亮橙色涂层、两侧的高穿透闪烁警示灯,可以帮助落水人员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中轻松识别并抓握。救生范围可以达到1500米以上,不仅精准定位还能自动返航,仅需一到两人即可开展救援。同时,应对激流险滩和复杂环境,在保障救援人员生命安全的同时,还能提高救援效率,是名副其实的水上“救生员”。

  与此同时,苏州市公安局相城分局太平派出所将新成立的警用无人机战队投入“防溺水”工作中。民警利用警用无人机加强对重点河流、池塘等水域的巡查,还进行空中喊话宣传,劝离戏水群众,同时结合地面巡逻警力,确保不漏一处风险、不留一处隐患。

  防范先行

  打造专业宣传体系

  “孩子们,大家一定要记住这句顺口溜,远离河流和水塘,独自游泳要预防,擅自结伴不外出,大人陪护不能少……”7月13日,宝应县公安局10位青年民警组成的“祝你平安讲师团”走进射阳湖镇,为这里的孩子们量身定制“暑期安全防溺水”系列课程。他们持续在临水景点、游船码头、船闸渡口等场所部位,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范宣传活动,讲授涉水案例、危险情景、自救技巧、急救方法等防溺水救援相关知识。同时利用情境模拟,让孩子们参与体验并学习溺水后如何自救。

  “自然水域安全性较低,家长们不要让孩子擅自到长江河流、水库、塘坝游泳,更不要在无大人陪护情况下去水边玩耍。”连日来,无锡市公安局锡山分局港下派出所针对辖区水域辽阔、巡逻力量无法全域覆盖的问题,借助无人机开展常态化巡航和安全防溺水宣传,在山联水库、锡北运河等易发生溺水事故的水域,使用无人机喊话吸引周边群众注意,及时劝导、制止擅自下河游泳的行为。

  “发现有未成年人私自或结伴相约到河流、湖泊、池塘、水潭等水域游泳、戏水、捉鱼等情况,及时拨打110并教育制止的,经核实后给予奖励……”连日来,南京、连云港等地公安机关联合多部门发布了《关于奖励预防和救助未成年人安全事故等见义勇为行为的通告》。

  理念升级

  构筑防溺“藏蓝堤坝”

  进入夏季以来,溺水事件进入高发期。针对溺水警情实际,江苏公安机关按照“预防警务”理念分级分类细化安全防护措施,通过“空中+地下”“指尖+脚板”“社会+家庭”的立体化宣传,全力探索一条防溺水、护民安的防范路径,筑牢水域“安全网”。

  此外,为深入开展水域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提升全警溺水警情快速反应处置能力和施救水平,江苏公安机关强化责任担当,持续加强突发溺水警情的处置演练,组织开展民警水上救生技能演练,制定完善应急处置预案,不断提升救助能力和水平,全力构筑防范溺水事故“藏蓝堤坝”。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