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网

省直网站
长安网群

【法治政府】南京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发布时间: 2020-09-09 文章来源: 南京市司法局法治指导处,南京发布 作者:

  日前,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办印发《关于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命名的决定》,命名64个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示范项目。“南京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是被命名城市中唯一的副省级省会城市。 

  

 

  

  9月8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南京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的情况及相关成果成效。 

  

   

市委依法治市办:
全面营造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
 

  

  

稳预期,营造最稳定的法治制度环境  

  • 法治建设科学统筹。市委、市政府制定实施《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规划(2016-2020年)》,7个方面162项目标任务半数以上涉及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涵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建设法治市场力度、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创新社会治理、推进政务公开、健全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机制等。
  • 制度供给稳定优质。继2008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00条,今年又发布了新100条,不动产登记、跨境贸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人才“宁聚计划”等一半以上政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固化改革成效,市政府已将《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列入2020年度政府立法计划。
  • 专项清理及时规范。近三年相继开展审批制度、商事制度、职业资格、投资体制改革、证明事项、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公平竞争等领域专项清理,共修改或废止市政府规章86件、规范性文件149件,取消市设证明事项32项,取消、简化和优化审批事项30项,取消强制备案事项13项,有效维护了法制统一。出台规章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办法,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对全市现行有效的83件政府规章、224件规范性文件有序开展后评估,其中《关于提供更优营商环境加强基金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涉及优化营商环境领域规章和文件将作为评估的重点。

     

     促公平,构建最有序的法治市场环境  

  • 重大改革依法推进。相比特殊政策照顾,市场主体更加渴望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南京是继天津之后在全国第二个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城市。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动态管理并向社会公示。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南京市社会信用条例》,信用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的有机衔接的新型监管机制已见成效。
  • 依法行政举措务实。推进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领域重大行政决策、政府合同的法治化、规范化,加大涉企重大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力度。深入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法律顾问制度全面有效覆盖。对全市713个行政执法主体,1.7万名行政执法人员信息全部进行网上公示,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案件工作,在街镇层面建立100个行政复议基层联系点,实现受案“零距离”。
  •  

    政务服务规范高效。在全国率先开展“不见面审批”改革,探索出了“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全程公开、快递送达、网端推送、无偿代办”的审批新模式。推进实施以重点投资事项“一事通”等“十个一”的“宁满意”工程。“我的南京”政务服务APP实名用户超过400万,集中近300项移动办事服务,平台集成度和用户数据量均居全国第一。在国办电子政务办公室发布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19)》中,南京市在重点城市中位列第二。 

      

      惠民生,提供最优质的法治服务环境   

  • 法治保障护商安商。及时出台依法防控疫情的实施意见和十项举措。开展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督察、营商环境问题线索督查,及时通报涉企政策不落实典型案例。建立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联系协调工作机制,对民营企业的报警求助,严格落实首接首办责任制。推进产权保护更加有力,建立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络机制,提供产品识别、取证鉴定等便利渠道,成功获评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4项国家级品牌。保障破产退出更加顺畅,在全国首创设立破产管理人协会和援助基金会并行的管理人行业自治“两会”模式。高水平建成江北新区法治园区。
  • 法律服务惠企便民。围绕创新名城建设连续两年持续深化法治服务环境提升计划,整合各类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建成市、区、街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了全覆盖;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推动“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推动“法律服务+产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成立国际商事、商会等各类调解机构;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建成市、区两级非诉讼服务中心。
  •  

    “七五”普法成效显著。出台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意见,实现领导干部学法机制化、常态化。把宪法和法律列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必修课,开展领导干部线上旁听法庭庭审活动。组建《民法典》宣讲团,开展百日宣讲活动。持续开展“法企同行”“中小企业法律服务专项行动”等活动。 

       

      

    接下来
     ,南京将以本次示范创建为契机,发挥好示范作用,实现法治政府建设和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保持领先水平。   

  • 推动制度供给再强化。制定实施《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及时清理有关营商环境方面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指标,制定实施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等十个领域的法治措施,编制符合南京实际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标准。
  • 推动“放管服”改革再深入。推动落实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清单化管理,打造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效率最高的审批服务流程。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实现全域统一市场、同城同质服务。深入推进《南京市社会信用条例》落实,持续优化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
  •  

    推动服务保障再优化。以贯彻实施《民法典》为契机,将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作为法治建设下一个五年规划的重要目标,细化任务表和施工图。加强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法治保障力度,形成具有南京特色的自贸区法治建设新模式。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高水平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市法院:
    一系列“组合拳”,形成领先品牌
     

      

    去年10月,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上,市法院作为“执行合同”评价指标唯一代表单位介绍经验,该项工作入选全市政法工作十佳创新品牌。今年6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年度报告》,南京的综合排名上升至第六位,其中市法院牵头主抓的“执行合同”“办理破产”指标分列全国第三和第五。
    “四个着力”:
    着力抓好营商环境“一把手”工程、
    着力提升“执行合同”指标质效
     、
    着力打造“办理破产”南京品牌
     、
    着力增强司法“保护中小投资者”效能

  •  

      

    市发改委:
    重落实,抓改革
     

      

    今年以来,南京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原则,紧扣“坚持用户思维、对标国际惯例、落实改革要求”的总体思路,全方位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坚持问题导向  

  •  

    实施了一揽子改革措施。推出关联事项“一链通”。完善房产交易与不动产登记全业务一体化办理、商品房交易登记全程不见面服务、水电气有线电视业务与不动产登记线上联动办理等特色举措,提升不动产登记效率。创新落实“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   

  •  

    优化了一系列批办事流程。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约85%,企业平均报件材料减少约44%,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张表单申请、一套材料申报、一个窗口出件”。优化跨境贸易服务,实现原产地证书办理的全程网络化、数据化,企业足不出户即能完成原产地证书的办理。 

      

  •  

    解决了一大批堵点问题。通过聘用专职技术调查官、严格规范案件审理时限、提高侵权赔偿标准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知识产权诉讼“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等问题。打造升级版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建立立案、证据交换、庭审三个环节的“不见面”平台,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可以全程在线完成诉讼,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解决矛盾纠纷。 

         

     

      

    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 注重制度供给,优化法治保障。继推出两个营商环境“100条”政策后,今年着力推动制定市政府规章《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激励创新创业、强化法治保障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制度安排,为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
  • 注重监督检查,强调政策兑现。按照年初制定的“新100条”政策推进落实计划,按季度汇总梳理各部门政策落实情况,确保政策措施真正落地。开展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督察,定期通报营商环境正面案例和负面案例。建立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制度。定期收集“12345”政务热线关于营商环境方面的投诉意见,逐一分析核实、协调解决。
  •  

    注重宣传解读,强化舆论引导。汇总梳理南京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编发《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报》15期和“新100条,新气象”系列报道25件。深入各板块和园区开展营商环境政策宣讲。 

         

      

    接下来,将围绕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的目标不松劲,对标国家营商环境最新改革精神和先进城市优秀做法,着力打造“三个高”。  

      

  •  

      高质量兑现政策承诺。坚持常态化自查和集中督查相结合,确保优化营商环境两个“100条”政策和纾困惠企政策落实落细。 

      

  •  

      高频率聚焦市场主体需求。举办“我为营商环境献一策”活动、发挥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作用,持续搜集市场主体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将其作为南京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突破口,不断提升政策举措的精准性。 

      

  •  

      高水准营造营商环境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新媒体等渠道,多形式宣传、多角度报道、多频次推送,大力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文件、进展成效和经验做法。 

      

     

      

       

      

    市建委:
    打造南京改革特色品牌

      

     自2018年6月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以来, 南京市建委建成了“五个一”(一张蓝图、一个系统、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套机制)审批管理体系,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审批时间压缩近80%、企业报件材料缩减约44%,改革成效位居全国前列。 

      

    在工程建设领域,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打造了南京改革特色品牌:

  •   1
    创新工作机制,构建最简审批体系。 

      

    2
    强化服务协同,打造最优审批体验。 

      

    3
    推进政务公开,打通最畅审批通道。 

      

    4
     落实关键举措,发挥最佳监管效能。 

       

      

    市政务办:
    打造政务宁满意
     

      

    1
    加快推进事项标准化建设,为营商环境法治化夯实基础 

      按照上级部署,取消、下放权力事项,清理简并多部门、多层级实施的重复审批。编制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事项清单,明确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不得增设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条件和环节,细化量化政务服务标准,压缩自由裁量权,推进同一事项实行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根据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规定,清理涉及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凡未纳入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不得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

      

    2
    快提升一网通办水平,为营商环境法治化提供技术保障

      打通数据壁垒,提升数据共享能力,通过数据汇集及信息化建设,提升政务数据共享水平,增强政务数据对社会治理及政府决策的支撑能力。推行极简审批,深度优化整合事项办理时涉及的材料、流程等要素,推动高频服务事项流程再造,形成情景化办事标准,为企业办事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目前,全市一网通办事项数为13265项,不见面率已达95.12 %。 

      

    3
    快推进“宁满意”工程,以优质政务服务为营商环境提供实现路径

      致力打造整体政府,重塑办事流程,“宁满意”“十个一”工程均衡发展。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实现民生类事项“一证通”办。充分整合电子证照数据,以营业执照为唯一凭证,实现企业类事项 “一照通”办。消除办理区域和层级障碍,实现就近“一城通”办。为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办事繁问题,推出“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目前市区两级共形成1386个“一件事”场景,真正让改革成果更多惠及企业群众。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推进市场主体准入法治化
     

      

       

  •  

      持续放宽市场准入 

      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各类市场主体均可以依法平等进入,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特定领域外,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不得作为企业登记的前置条件。 

      

  •  

      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 

      按照国务院、省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在自贸区南京片区、省级以上开发区开展新一轮改革试点,并将试点经验逐步在全市复制推广,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 

      

  •  

      全面推行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 

      

    运用服务专区咨询、指导和帮助的功能,进一步深化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办理。

     

        

  •  

      进一步放宽注册登记条件 

      放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等集中经营场所的市场主体注册登记条件,推动实行住所(经营场所)信息申报。 

      

     

      

      

     

  •    
    供稿:
    责编:王志高
    【加入收藏】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
    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