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网

省直网站
长安网群

春天里的“温暖”

发布时间: 2020-02-24 文章来源: 金陵长安 作者: 庞妍

  编者按作为全市社会治理工作的牵头部门,南京市委政法委组织党员干部80余人下沉所在社区网格,以党员志愿者身份参与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疫后建立长效机制,以志愿网格员身份定期到网格参与相关活动、了解网格工作、听取群众意见、反映基层建议,更好地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战“疫”日记》、《战“疫”一线》、《网格员在行动》系列报道,从机关党员干部的视角捕捉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和平安志愿者日常点滴,记录一线战“疫”实景。

 春天里的“温暖”

  2月23日,星期天。今天是我参加九华山路口防控岗值守的日子。这里是社建处和玄武区公教一村社区党委建立的党员结对防控岗。

  星期天的“清晨打卡”

  选择周末来站岗,是因为最近处里确实太忙,大家每人手上都好几件事,忙得一刻不闲,晚上加班是常事,完全顾不上家里。周六、周日,安排了副处长郑俊和我分别站岗,让其他同志歇一歇。但是没想到,星期天的早上,大家就都忙开了。

  我先来到办公室放东西,没想到走廊里,传来郑俊打电话的声音,他今天也来加班了:“今天是个好日子啊!数据量明显减少。你跟仁传继续对接好各区,确保摸排到位、走访清零。”原来,他已经在跟孔令勇安排今天的疫情摸排工作。

  微信提示一闪一闪,打开对话框,原来是伍慕梅@文睿和长深呢,“昨天统计了一下,南京网格化在中央、省、市媒体一共登载了500多篇啦。加油!继续收集各区的网格员先进事迹,好好为他们记录下来!”“伍姐,昨天的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动态已经发给你了,还行不?今天我会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稿子发给你的。”他们文稿组,除了疫情防控工作,日常工作也在开展中。

  没多久,我的电话也响起来,葛颖提醒明天的工作:“庞处,明天早上我在九华山路口驻守,电视台要去莲花北苑社区拍摄,请慧敏和有志配合好啊!”他们正在筹备拍摄网格员战“疫”的纪录片,在南京网格学院展厅增加网格员最近一段时间的经验和事迹。

  本以为可以让大家周末睡个懒觉,没想到,都忙起来了。

  “风风火火”的老王书记

  出发去防控点的路上,碰到了公教一村社区党委书记王其生。“老王书记”在这个社区已经干了7年,对社区里的3600多户都“透熟”。我们因为调研工作,多次与他合作,无论是社区减负、老旧小区电梯安装,他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实际案例和宝贵经验。这次防控,他和社区12个网格员一天也没休息过,除夕夜当天给他们的武汉来宁人员排查名单是74个,占到全街道的一半以上。通知居家隔离、挨个打电话核实情况,一直忙到深夜,“年夜饭就是一碗方便面啊!”今天一大早他又到社区里到处查看。我笑着跟他说:“书记,我跟你报到哦!”他急匆匆地打了个招呼:“你们来帮忙太好了,这几天排查人头、发放告知书、挂横幅贴传单,还有给居家隔离人员、独居老人服务,还真是忙不过来!”忙归忙,老王书记没忘了心疼自己的兵:“网格员工资不高,工作挺忙,责任也蛮大,你们要多为我们说说话啊!”

   

  “自主上岗”的家国情怀

  我顺着北京东路,走到九华山小区路口的防控岗,路上的人比前两天多了一些。“九华山小区”说是“小区”,其实是若干零散楼栋组成的一个“街区”,位于九华山路东西两侧,出入这里唯一的九华山路南口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实行封闭管理。跟我一起驻守的还有两位志愿者阿姨,张月琴阿姨78岁,徐秀兰阿姨85岁。这样高龄的志愿者令我吃惊不已。

  “张阿姨,居民支持你们工作吗?”“嗯,很支持!”张阿姨是“老南京”,儿子是城管协管员,也在这个路口驻守,儿子值夜班,儿子下班她上班,等到张阿姨下班,她媳妇又去隔壁的北京东路77号上班了。一家子忙得不亦乐乎!这更引发了我的好奇心,为什么这一家人的志愿“基因”如此强大。原来,张阿姨曾经是九华山社区的书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干到2006年,“我那时候可是书记主任一肩挑噢!”回想起那段峥嵘岁月,张阿姨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徐秀兰就是我当书记时候的居民小组长,还有现在正在北京东路73号值班的88岁的徐志兰,我们住在这块几十年了,家家都熟。”正月初三,市里还没对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她们仨就齐刷刷“自主上岗”了。“我们就站在九华山路边上,提醒周围居民戴好口罩,告诉他们没事不要出门。”后来,在路口设置了临时门岗,张阿姨和徐阿姨就风雪无阻地值守下来,测量体温、询问登记、发放出入证。说话间,一辆警车开过来,张阿姨认真地给车上人员测量完体温才放行。“我们不累,能继续发光发热,比在家呆着舒服!”

   

  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在防控岗,除了做好登记、测量体温,我一直在跟网格员聊,争取多了解些情况。网格员芦厚燕跟我同龄,我们聊得挺投缘。快到十点了,她说每天都要提着小喇叭,去小区里面转几趟,一方面再宣传宣传,另一方面也巡查一下,看看有没有新情况。半路上,九华山片区网格员高雪莲骑着电动车跟我们擦肩而过。“哎,你胆结石发作怎么不在家休息?”小芦关切地问。“我多休一天,你们就要多帮我干一份活。这个时候,不忍心啊!你看我们书记,一脸疲惫,到现在一天没休息过。”边说着边急匆匆给独居老人送口罩去了。

  这个片区一共有12栋楼,300多户人家,住着七八百号人,一圈走下来,微微出汗。回到门岗,来了一位外地租住户,正对着“宁归来”扫码登记。小芦也掏出手机扫描他生成的二维码,耐心地询问并在网格员手机终端“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上”录入相关信息。一旁观看的社区网格员钱敏向我提出建议:“这个APP可以设计得更先进点。当返宁人员录入身份证号码时,就应该通过后台大数据直接显示出所乘航班号或车次号,省去自行录入的步骤,也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我记下来,明天跟专班技术组反馈,看看怎么改进。

  社区副书记许蔚说:“我们这支队伍平均年龄不到40岁,最年轻的才23岁,大家干劲都很足!社区里大部分都是熟人,邻里关系都很好!大家碰到我喊我一声小许,我就觉得特别带劲。居民会主动跟我们提供线索,摸排也省了不少劲!”依靠居民反馈的信息,有一户刚从武汉返宁,社区就第一时间上门做好居家隔离服务。“我在家,有事就喊我!”志愿者们争相在社区微信群留言。

   

  这是一上午我的所见、所得、所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身边的同志,或奋战于一线,或守备于后方,以己之力书写“疫”线故事,却,从未缺席。

  我想借用许蔚的话做一个总结:“每天与温暖相伴,让我们觉得,春天其实早就来了,她就在我们心里。”

  (作者庞妍系南京市委政法委社会建设处(网格化社会治理指导处)处长)

   
供稿:
责编:王志高
【加入收藏】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
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