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夜:刚柔并济 用初心守护公平正义
发布时间: 2023-05-10 文章来源: 作者:
“最喜欢赵审的东北口音了,总给人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感受。”法官助理吉荣口中的“赵审”,是清江浦区法院刑庭法官赵夜。
赵夜,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专业,从业10年来,她立足本职工作,勤奋敬业,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已累计办理民、刑事案件2000余件,调解率、发改率、服判息诉率及简易程序适用率等业务指标均位列全院前茅。曾被授予“清江浦区政法工作先进个人”“清江浦区社会发展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十佳办案能手”等荣誉称号。
孜孜不倦
赵夜在区法院清河新区人民法庭担任民事案法官的时候,总结出一套“因人、因事、因时、因案”分类处理的办案方法。她审结的案件无一超正常法定审限、无一违法违纪、无一群众举报和投诉,受到了同事和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在承办一起赡养老人案件时,被告拒绝见面沟通。赵夜带着书记员几经波折,终于敲开了被告的门,可送达结束离开刚走到楼下,被告却将所给的材料一股脑儿全抛了下来。为了解开原被告双方的心结,赵夜一次次地找邻居了解原委、一次次地与被告谈心谈话、一次次地登门调解,最终以真诚的对话打开双方的心门,一个家庭重归和谐。
她处理民事案件时常说:“解决民事纠纷要用智慧、用真情,让他们感受到法官的公正和关怀,无论官司输赢,都要讲清楚其中的法理和情理,让当事人从内心深处认可判决结果,真正做到服判息诉、案结事了。”
宽严相济
3年前,赵夜从清河新区法庭转岗到刑事审判庭,从民事法官跨入了刑事法官队伍。科班出身的她,很快适应了刑事审判工作的要求。审结的350余件刑事案件中,无一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或改判。在处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她宽严相济,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对危害公民和社会的犯罪分子绝不手软,坚决不让一个无辜的人蒙冤受屈,也不让一个犯罪的人逃脱制裁。她说:“公诉人是一把利剑,但法官是一座天平。”
她办理的一起涉假药团伙案件,成功打掉了一个制造、销售假药的黑色利益链条,守护了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该起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全国十大药品安全典型案例;在办理一起涉21名被告人重大邪教犯罪集团案件时,她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在依法严惩犯罪分子的同时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她的办案团队从严惩处了一大批在某菜场倒卖“假牛肉”“毒鱿鱼”的不法商贩,遏止了市场上一大批未经检验检疫的牛肉、掺入有毒有害食品原料的鱿鱼制品流入老百姓的餐桌,守护老百姓的“菜篮子”。
以梦为马
“当法官一定要有‘再多做一点、再多说一点’的意识,要确保把事实查清楚,把道理讲明白,把问题解决好。”赵夜成为刑事法官后,特别注重当庭教育,努力把一个个庭审打造成一堂堂法治公开课,让被告人真心悔罪,让旁听者感同身受。
赵夜说,法律的权威,法治的魅力,不仅来自法条的刚性,还来自法官的柔善。“每一个案件后面,都蕴含着法治大道理。我愿意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让老百姓认识犯罪、提高自我保护的警觉性,帮助更多的人懂法、守法,不要因越过法律底线,悔恨终生。”在工作之余,赵夜坚持业务学习,注重法律实践与法学理论成果的相互转化,以自己承办的真实案例,广泛开展养老诈骗、抵制毒品、反邪教等普法宣传教育;在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中,她多次走进社区,开展扫黑除恶以案释法宣讲活动。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其他法官的办案故事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不断地学习、锻炼、领悟,当自己穿上法袍的那一刻,对法官这份职业的责任感和尊荣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赵夜将身边的真实案例写进自己的演讲作品——《距离》,动人的叙述展现了一名法官的柔情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