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网

省直网站
长安网群

“钟检订制”为什么火了?

发布时间: 2022-06-19 文章来源: 常州网 作者: 黄敏

  “触动内心深处,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我也想多陪陪孩子,但工作需要经常加班,这样的难题该如何协调?”“六·一”前夕,家庭教育普法剧《爱的家长会》引爆网络,“江苏检察在线”微信平台35分钟阅读量突破10万+,父母如何“依法带娃”成为舆论焦点。

  这是常州市钟楼区检察院“钟检订制”新媒体工作室创作的第43部视频。时隔5年,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袁煜依然记得当初在工作室成立仪式上的那番“言之谆谆”:“灵感来自圆梦主题的贺岁电影《私人订制》,我们力求聚焦检察工作重点和群众关注热点,个性化订制普法视频,让检察可感可知,让普法更接地气,让百姓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相信才华横溢的你们,也能收获一场属于自己的圆梦之旅。” 

  他们做到了。“近年来,‘钟检订制’深耕检察宣传,佳作不断,源于司法实践,高于司法实践,又不偏离司法实践,已然成为常州检察机关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常州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兴生高度评价。 

  诞生之路 


  2018年,钟楼区检察院主动顺应短视频发展的时代潮流,成立“钟检订制”新媒体工作室,吸纳12名热爱影视艺术、熟谙网络表达的干警携手加盟,为宣传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为视频创作贡献灵感和创意。大家自学摄像和剪辑,微访谈、短新闻等一批精巧生动的微视频应运而生。 

  2020年,民法典正式颁布,工作室首次试水普法情景剧,将民法典“继承篇”中的条款,融入康熙王朝“九子夺嫡”的历史背景进行演绎和解读,短小精悍,却全程高能。视频《皇位继承的那些事儿》收到系统内外一致褒奖,工作室就此开启法治大片创作的“突围”之旅。 

  2021年初,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施行两周年,犯罪嫌疑人认罪服法已成常态。但实践中,仍有少数人心存疑虑或侥幸,甚至认罪认罚后又反悔上诉。如何使犯罪嫌疑人真切认识并直观感受到认罪认罚的从宽结果和重大意义?刑检部门向工作室开出“订单”。 

  在不到十平米的工作室内,团队成员们开启了多轮头脑风暴。天南海北的案例素材逐一过堂,一起盗掘古墓葬案很快脱颖而出。“拍现实版《鬼吹灯》吧!改编经典IP,自带爆款体质!”提议得到一致响应,大家的创作激情被顷刻点燃。 

  为了制造悬念和冲突,他们尝试在盗墓题材中,融入梦境穿越元素,让3名拒不认罪、各怀鬼胎的主角,在梦境中分别预见自己脱逃、销赃以及刑满释放后的潦倒境地,从而幡然醒悟,以此彰显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内涵和优势。 

  大纲有了,剩下的工作便是贴上血肉,充实细节。拒绝平庸的他们,用见缝插针的创意包裹了满腔诚意——为了紧扣主题,每一次穿越,都有认罪认罚的标志性“单品”充当媒介;为了凸显“救心”“传道”的制度功能,每一场梦境,都有检察官化身的使者在善意引导;为了唤醒原著粉的美好记忆,每一句台词,都精准贴合了原著的角色人设。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成片《重启》荣登最高检新媒体平台,迅速引发网友热议,24小时阅读量突破10万+,钟楼区检察院破天荒收到最高检的感谢信,并被评为“新媒体宣传突出贡献奖”。 

  《重启》很快成为犯罪嫌疑人的必修课,在钟楼区检察院办案中心、辖区各派出所、常州市看守所循环播放。不到半年,钟楼区检察院认罪认罚适用率从96.84提升到97.54%,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得以充分彰显。 

  出圈之道 

  有了总公司的首肯和业务数据的正向反馈,小伙伴们的创作热情持续高涨。大家深入一线敏锐捕捉选题,既着眼检察机关重大改革、重点工作等推动法治进程的“大事”,又关注具有热点效应和普法价值的群众身边“小案”,精心策划,精准制“导”,一发而不可收。 

  2021年3月起,“钟检订制”以平均每月一部爆款视频的惊人输出,迅速声名鹊起、破层出圈,成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国民产品,先后被最高检微信公众号转发8部,获评第六届平安中国“三微”比赛优秀短视频奖、第五届检察新媒体创意大赛优秀奖、CCTV年度影响力法律融媒体作品等8项国家级荣誉…… 

  “破层出圈”,不仅意味着纷至沓来的流量和荣誉,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它意味着这些来源于业务实践的法治产品,将最终反哺业务,成为检察工作的“进军号”和“助推器”,实现文化与业务的互动共融、俱进发展。 

  教育整顿周年回顾片《出发》“接班”《重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最高检新媒体首发,激励全体检察人员不断自我革命、自我净化,全国检察机关“三个规定”记录报告数量稳中有升,“逢问必录”已成自觉; 

  反有组织犯罪法情景剧《三霸覆灭记》为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开展营造氛围、引领舆论、聚焦正能量,被全国扫黑办点名表扬,评价为“现象级作品”; 

  公益诉讼微电影《顺流》赢得同仁青睐,被全省多家检察院自发在公益诉讼观察员聘任仪式上播放,“公益没有旁观者、你我都是践行人”的理念深入人心; 

  “四号检察建议”情景剧《窨井盖的那些事儿》让守护“脚底下的安全”成为共识,钟楼区检察院协力行政机关共同开展专项整治,督促整改井盖安全隐患75个; 

  防范非法集资微电影《都挺好》、防范虚假诉讼微电影《债》在各大社区巡回展映,场场爆满,群众向检察官当场举报犯罪、监督线索28次;

 

  公开听证微电影《阳光之下》聚焦本院办理的一起非法行医案件,将天理、国法、人情融为一体的检察办案理念,推送到群众身边…… 

  “每一部作品都坚持群众视角,体现群众利益,反映群众愿望,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艺术来呈现,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在常州市钟楼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孙敏看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普法宣传,这正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充分体现。” 

  圆梦之旅 

  为什么拍摄同样选题、同类案件,“钟检订制”总能以强烈的故事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打动观众、赢得口碑?去年11月到钟楼区检察院履新后,孙敏一直在寻找答案。 

  半年后,她发现“钟检订制”的成功秘诀源于两个字:“热爱!不仅因为普法是职责所在,更因为在办案中看到、听到了太多的遗憾、无助和悲伤,想要带着‘如我在诉’的心态去创作和拍摄。这正是源于对法律工作、检察事业的热爱,对人民、这座城市和这片土地的热爱。”

 

  因为热爱,所以敢于尝新—— 

  敢于“尝新”,才能“常新”。主创团队拒绝套路与重复,力求每一次创作都推陈出新。《窨井盖的那些事儿》是团队推出第三部普法情景剧,主打“四号检察建议”。主创们多次走访业务部门梳理典型案例,深挖检察建议出台背景,进而总结出窨井盖使用和管理的三大常见安全隐患,分别作为三则小故事的“内核”。而包装它们的“外壳”,则别出心裁借鉴了卓别林大师的表演形式,用滑稽夸张的默片喜剧呈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按照以往的经验,这已足够成就一部口碑与流量双收的普法视频,但第三次涉足情景剧,他们“想玩点更高级的”。经过无数次推翻与重构,剧本最终巧妙融合了中年危机、家庭教育、躺平心态等当下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使得影片不再只是一部令人捧腹的普法短剧,更是三则高度浓缩的社会寓言。 

  因为热爱,所以无惧挑战—— 

  微电影《顺流》真实再现了本院一起大运河水污染公益诉讼案调查取证的全过程,是工作室全体成员公认拍摄难度最大的一部视频。影片中一幕机器人由近及远勘察涵洞的画面,科技感拉满,观众直呼过瘾,殊不知这却是拍摄中遭遇的一道空前技术难题。企业偷排的真实管道,在案件办结并促成相关修复后,偷排痕迹已不复存在。工作室对另一个废弃的下水道进行取景,凭经验和技术反复磨合,在经历了十余次拍摄失败后,才完美还原了机器人进入涵洞勘察的画面。 

  麻烦不止于此,还有前所未有的恶劣环境。为呈现“犯罪现场调查”的电影既视感,大家把重头戏放在了夜间树林暗渠里的调查取证上。当时正值梅雨季节,在终年不见阳光的密林里,空气潮湿,臭气熏天,泥泞难行。灯光一开,周围“十里八乡”的蚊子也过来凑热闹“吃席”。拍摄完后,大家的胶鞋竟深陷淤泥无法拔出。鞋烂了,衣服脏了,但镜头很完美。 

  因为热爱,所以更享受付出—— 

  团长兼导演的汪寅是团队的“定海神针”,常深入办案一线摸线索、找选题,组织全体主创想策划、提创意,并全程跟进拍摄、疏通各类渠道,最大限度为大家创造舞台。 

  编剧刘春宇已经习惯了深夜哄娃睡着后开启剧本修改的工作模式,深藏心底十年的体制内电影梦得以落地开花,每一次创作都让她怦然心动。 

  演员胡兴坤颜艺俱佳,武斌自带喜感,耿岭晶朴实淳厚,三人搭档的“铁三角”组合,塑造了不少亦正亦邪的荧幕形象。为了揣磨角色,观察生活、体味百态成为业余日常,年轻的检察官助理胡兴坤和武斌更学会了在办案中换位思考,与当事人共感共情。 

  47岁的耿岭晶是院里负责后勤保障的一名外聘人员,参与“钟检订制”,有机会为检察宣传和法治传播贡献一份力量,让他收获了不小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作为团队中最年长的“文艺老青年”,他还坦言,和年轻人在一起,“感觉自己又年轻了二十岁”。 

  周非凡是“御用”主播,情景剧片尾的检察官普法大多由她完成。每一次在镜头前娓娓道来的背后,是上百次在镜子前的魔鬼练习。如今,她在办案时更多了一份思考和总结,因为“小案件也可以做成大文章”。 

  张霁融是技术骨干,擅长穿梭于各大网站自学成才,多技傍身的他已能轻松玩转无人机、摄像机、云台和PR、AE等各类剪辑软件,用极具电影质感的画面讲述法治故事。 

  团队里还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大家一起开“脑洞”、磨剧本、练台词,一起接受骄阳的炙烤、挑战寒风的轻狂,一起无数遍回看影片,激动得恋恋不舍、又感动得泪流满面。 

  “越热爱,意铿锵。”孙敏鼓励大家“把热爱做成事业”。钟楼区检察院今年出台的《检察官助理培养“破浪计划”实施方案》《检察人员履职尽责评价体系》,均激励干警在线索报送、视频创作、出镜演绎等方面积极参与,根据贡献度计入年终考核评价体系。如今,工作室的固定成员已扩容至36人,自编、自导、自演的制作全链条被充分打通,全员参与、集智众创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钟检订制”的成功,也让更多干警意识到:梦想并非遥不可及,努力即可及,平凡人也可以成就大梦想。大家凝心聚力,勇挑重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在钟楼区检察院蔚然成风。 

   
供稿: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检察院
责编:何莹子
【加入收藏】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
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