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投稿 > 市政法单位 > 南通
南通崇川“矫正官”制度提升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管理工作质效
2024-11-21 10:13:00

  2024年,南通市崇川区在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管理中试点实施社区“矫正官”制度,通过择优编组、锻炼素质、完善机制、拓展资源,大力提升了未成年人审前调查、未成年对象教育帮扶专业化水平。试点以来,开展未成年人审前调查22人次,调查意见全部被审判机关采信,接收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4名,均未发生脱漏管和违法违规再犯罪问题。

  择优编组打造过硬团队
  科学选配人员。经过单位推荐、资格审查、业务考核,推选了一名从事社区矫正多年的政法专编人员负责未成年对象教育管理工作,两名具有社工师、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女性社工担任矫正员,把多年合作开展特殊人群帮教服务的社会组织纳入团队,同时邀请未成年对象所在街道“五老”志愿者加入矫正官团队,构建了一名矫正官+三类辅助力量的团队格局。
  优化矫正小组。把未成年对象所在网格的网格员作为未成年人审前调查被调查人和矫正小组成员,为接收入矫的未成年人组建矫正官+矫正员+社区民警+社区综治主任+网格员+亲属+“五老”志愿者的七人矫正小组,作为执行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最小单元。
  明确职责分工。矫正官负责团队的全面工作;两名矫正员分工负责日常监管、档案更新和保密管理,制定一人一策的矫正方案,协调矫正官和帮教团队的工作开展;社会组织根据实际需求参与走访帮教;五老志愿者参加本街道的未成年对象帮教服务。
  多措并举锻炼专业素质
  组织岗位练兵。司法局把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与人民调解、行政执法监督、法律服务等专题共同纳入为期一年的“淬火砺剑·挑担扛梁”岗位练兵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理论和实操竞赛,区街两级通过同台竞技,为矫正官、矫正员交流任职提供人才资源储备。
  开展档案讲评。定期对矫正官团队开展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个案进行讨论评判。执法大队利用季度督查、形势分析会等时机,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加以重点纠察指导,锤炼业务素质。
  加强专业培训。邀请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老师、崇川区心理协会成员等相关师资力量,为矫正官团队提供未成年人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专业理论辅导和实操建议,提升了家庭增能、阳光伙伴、校园复归等未成年人损害修复技巧的运用能力。
  完善机制强化精准履职
  建立矫正官述职制度。把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规范与矫正官制度有效对接,研究制定了《社区矫正官、社区矫正员履职指引》,每半年一次由矫正官就团队履职情况对社区矫正执法大队述职。
  细化分类管理举措。结合未成年对象存在的父母不全、父母离异、父母无力尽责、外地就学等特点,矫正官团队发挥精干灵活的特点,合理编组,采取针对性地损害修复措施,提升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执行效力。
  加强多元协调联动。与公、检、法、教等部门建立未成年人罪错分级干预协作配合机制。把外地就学的未成年对象辅导老师纳入帮教小组,配合开展实地查访,协商委托学校所在地司法所落实“双列管”机制。
  拓展资源推动创新发展
  用好社会组织。在降本增效的前提下,通过购买服务与社会组织续签服务协议,把社会组织纳入矫正官团队,共同参与未成年对象教育管理,利用社会组织专业特长为实施矫正官制度增添新动力。
  引入特色服务。发挥民盟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等方面的人才和资源优势,与本地民盟组织合作建立了“黄丝带帮教”基地,共同参与未成年对象及家庭的关爱帮扶活动。
  构建实战阵地。依托公、检、法、司、团委、民政、妇联等多部门联合建设的崇川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成立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崇未来”领航驿站,作为矫正官团队的主阵地,为提升矫正官团队工作质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