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市六合区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网格化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为抓手,深入开展平安六合、法治六合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六合区获评“七五”全国普法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法治先进区,获评2020年、2021年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区,区法学会获评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区委政法委获2017-2021年度全省关工委优秀集体、被市表彰为“扫黑除恶”先进单位、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争做贡献先进单位、连续4年获区绩效考核一等奖、连续4年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机关作风建设先进单位。
突出平安建设
近两年,六合的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省市对区综合考核位次大幅前进,这与六合区有一个安全发展的环境分不开的。为此,六合区委政法委在三个方面“着力”
第一,着力提升矛盾化解质效。严格落实“一把手”综治维稳工作责任制,定期召开大走访大排查大攻坚行动领导小组会议,依托“宁稳通”风险管控平台,深入推进统筹发展和安全“大走访、大排查、大攻坚”行动,创新矛盾化解“四色工作法”,落实区领导包案和定期调度制度,健全“五包一”措施、特殊时期“零报告”等机制,积极预防和化解风险隐患。近年来,全区矛盾纠纷调解率和矛盾纠纷解决率均在全市前列,有效化解国治件159 件、省治件85件。2021年未发生50人以上省上访,进京访同比下降15.7%,在全市唯一获评全省规范越级进京访成效显著单位。第二,提升市域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网格规范达标率,六合区网格规范达标率和群众对网格化治理工作知晓率、满意率连续多年位于全市前列。持续推进“政法网格员”进网入格,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稳步推进。近年来,区网格化社会治理在省对市区考核中,位列全市第一方阵。2021年,顺利通过省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的评审验收。第三,着力提升平安建设水平。持续开展综治平安建设专项攻坚“五大行动”,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近年来群众安全感由94.8%上升至99.24%,均位于全市前列。“雪亮工程”建设稳步推进,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通过技防综合运用,破案1200余起,抓获罪犯980余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深入推进信息网络、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四大行业领域整治,共破获九类刑事案件26起,万人电诈发案数始终位于全市最低水平,省市连续三年测评,扫黑除恶行动知晓率和成效好评率均处于全市前列。
突出法治建设
六合区用“三个强化”助推法治建设,为六合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法治营商环境得到了最大的优化。
第一,强化法治宣传。利用视频、微信公众号、宣传展板、宣传答题竞赛、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开展反电诈、反邪教、人民防线、国家安全、扫黑除恶等法治宣传,区法学会牵头开展“爱祖国、学法律、创和谐”青少年法学志愿者法律宣讲基层行活动,组织创作60幅《民法典》为主题的法治农民画宣传,还组织开展了“法制故事校车行”活动,认真编写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需求的法制小故事,精选80余篇小故事汇编成优秀法制故事册,典型经验做法在《法治日报》、《江苏政法》刊登。第二,强化营商环境机制建设。在区市民中心设立1个“优化营商环境企业服务专区”,打造集法治、金融、代办、惠企政策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企业只进“一扇门”,全面推行“一窗通办、集成服务”。“111”法治服务体系被表彰为2018-2020年度江苏省法治建设创新奖,相关经验做法先后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学习强国,省委信息专报和《改革简报》《新华日报》等20多家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刊载宣传推介,企业对全区法治服务营商环境满意度达97.2%。第三,强化法律助企纾困。在全省率先推动“稳评”工作进窗口,优化稳评流程,缩短整体周期,已将大多数项目稳评周期压缩至30天,备案周期减少至一半。对全区重点项目开展预约上门和窗口服务,精细组织风险评估。广泛开展“法企同行”“司法护航小微企业、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产业链+法律服务”“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等活动,帮助企业“法治体检”、完善管理制度、解决融资困难,用法治力量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突出品牌建设
近年来,六合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从实际出发,打造品牌,推进出许多“六合模式”和“六合样板”。
打造“1+1+3”乡村治理品牌。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区委政法委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综治为基”乡村治理“金山模式”,并在“金山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改革,形成“党建引领、网格为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现代乡村治理“六合模式”,并被评为全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最佳案例,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省市委信息专报和改革简报、《新华日报》、《江苏法制报》等新闻媒体刊载推广。金牛湖街道金山村被评为全国第一批乡村治理示范村,横梁街道三友湖村成功入选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打造“1+9”矛盾化解品牌。从本地实际出发,实践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建立了1支综合的调解队伍,出台了9项举措,构建“1+9"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为群众提供全覆盖、全领域、全过程的解纷服务。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媒体、《江苏法治报》、《江苏政法》、等省市媒体报道。打造“订单融资”法律服务品牌。将法治规范嵌入“订单融资”全过程,引进律所资源平衡银行、律所、企业三方权益,打通银企对接“中梗阻”。组建团队评估风险、全程指导,设置补偿资金,兜住风险共建信用,让企业贷款“有保障”。统筹各类资源,打造便捷高效的融资服务平台,开放共享“订单融资”信息,让企业融资渠道更畅通、更便捷。“订单融资”经验做法被新华社《内参选编》《新华每日电讯》等刊登推广,入选2021年度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优秀案例。打造“一网五联”法治服务品牌。立足区情实际,在构建党建引领、网格为基、“三治”结合的现代基层治理体系基础上,依托社会治理网格化“一张大网”,采取上下联动、多方联合、上门联系、智能联勤、责任联考“五联”举措,形成“一网五联”工作机制,推动全区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质效,经验做法被省市改革简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新华日报》等媒体推介。
突出机关建设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六合区委政法委从“三个注重”入手,铸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法铁军。
注重机关作风建设。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杜绝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共出台为民办实事举措80余项。政法委机关党支部先后被区委和区级机关工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注重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研究出台了《六合区区委政法委公务员考核实施办法》,从德能勤绩廉方面对每个公务员以积分量化的办法进行考核,并按积分进行干部的晋升和评先评优,自2018年以来,政法委机关人员受省级表彰的先进个人9人,荣记二等功1人、三等功5人,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9人次,干部晋升科级10人、副处3人、正处3人,干部交流9人。注重机关纪律建设。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及“回头看”,聚焦“六大顽瘴痼疾”以及市确定的整治内容,研究制定区“6+1+1+N”整治方案,开展政治忠诚剖析及民主生活会,教育整顿工作在市党建考核中六合区位列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