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位优秀的检察官从检十八年中,她用忠诚、责任守护着一份份信仰,用胆识、才干攻克了一桩桩案件,用温暖、坚韧感动了一颗颗人心。
敢于亮剑 向黑恶势力宣战
2019年,广陵区检察院承办了中央督导组交办的线索“6•15”涉黑案,这是全省首例拆迁领域涉黑案,案件体量大,涉案人员众多,没有先例可循。从提前介入到移送起诉已经耗时500多天,需翻阅近400本卷宗,审查3000个小时的同步录音录像,制作近1000页庭审预案,还需面对65名犯罪嫌疑人和70多名专业律师……案情之复杂、任务之艰巨、时间之紧迫,对于刘娟和办案团队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专案组主要负责人,刘娟带领着10名干警组成的专案团队,在省、市两级检察院的指导下,全力以赴办理这起案件。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分昼夜地查看卷宗、审查证据、提审犯人、制作预案……刘娟的态度就是一句话:“面对犯罪分子,咱要死磕到底!”
历经了500多天的艰苦办案后,刘娟和专案组迎来了庭审阶段。经过13日焦灼的法庭辩论。65人中有64人同意认罪认罚,认罪认罚适用率达98%,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办案效果。
在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刘娟和同事们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案1件74人,恶势力集团案2件10人,移送“保护伞”线索35条,她带领的扫黑除恶专项团队被评为“全市检察机关优秀办案团队”。
敢于担当 用司法温暖人心
刑检一线办案十八年,刘娟经手的案件上千起,但最特殊的一次庭审,却是在距离扬州900公里之外的小山村。嘎吱作响的桌子、熠熠闪光的检徽、重伤在床的被告人构成了一幅难忘的庭审画面。那是一起无证驾驶案,被告人翟某某在醉酒后无证驾驶一辆摩托车发生自摔,使本人严重受伤。但随着办案的深入,刘娟了解到翟某某伤情严重,行动不便,一直在河北老家养伤,经济情况十分困难,几乎是“家徒四壁”。“如果让他到扬州开庭, 期间路途遥远,对于他来说不管是经济上还是身体上都无法承受……”于是刘娟和承办法官思索再三,想出了一个温暖的办法:将公诉席搬到被告人家里。就这样,刘娟一行连续驱车10个多个小时,从江苏扬州到河北邢台,翻过崇山峻岭、驶过崎岖乡路,跨越900多公里,终于来到了位于平乡县某山村的被告人家里。2019年9月22日,这场特殊的庭审如期举行。在用旧桌子搭成的公诉台上,刘娟郑重出庭支持公诉。翟某某感激地说道:“谢谢你们考虑到我家的情况,这么大老远来,我一定好好改过。”这个略显简陋的公诉台,似是一根无形的线,把司法的温暖悄悄传递。一件件大案,是公诉人的练兵场,而那些看起来并不耀眼的小案,于“微末”中同样折射出检察人的担当。刘娟始终谨记——办理的每一个案件,都关乎别人的人生,不拿出“求极致”的态度,就担不起人民群众的嘱托。
敢于创新 以案释法普及大众
2019年是扫黑除恶的攻坚之年,由扬州市委政法委牵头,广陵区检察院办案一线的检察官组建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法治宣讲团,刘娟就是宣讲团的组织者之一。
为了达到更好的普法效果,让人民群众更加直观的了解法制教育,在刘娟的带领下,大家创新制作普法ppt,结合本院办理的6起典型案例,围绕主题演讲、以案释法、现场互动几个方面精心准备宣讲资料。白天抓办案,晚上写稿,丝毫不敢松懈,终于在首场宣讲会一举亮相收获好评。随后宣讲团便“邀约”不断。他们先后奔赴社区基层开展宣讲,为群众送上“法治大餐”。
多年来,刘娟一直将法庭审理作为普法首要阵地,向旁听人员宣传法律知识150余次。她办理的薛某某等人诈骗案,经中央电视台报道,对猖獗一时的校园“套路贷”起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2020年,她被评为“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个人”。
积极开展“75 +寻找老政法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主题活动,正是为了让英模精神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从检十八年,初心不因时光荏苒而改变;办案千余件,使命不因工作细琐而淡忘。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刘娟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守土尽责、担当作为,用温暖而坚韧的力量,谱写出一曲壮丽的检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