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民孙女士来到云龙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反映其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因工伤保险缴纳单位与用人单位不一致,导致其工伤保险待遇迟迟得不到落实。中心工作人员分析研判情况后,按照流程受理了孙女士的诉求,在法院、人社、公安等中心入驻部门指导配合下,组织孙女士与公司进行了多轮调解,最终该公司一次性对孙女士进行赔偿,双方握手言和。
类似这样疏民困、解民忧的生动场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都在云龙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上演。
据介绍, 云龙区委、区政府创新推动“云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构建“3456”诉求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先后投入专项资金300余万元,统筹推进全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区、街道、社区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工作站)和网格功能定位,完善矛盾调解、信访接待、诉讼服务、帮扶救助、法律服务、分析研判等功能,实现难事不出区。
与此同时,云龙区全面整合群众“线上+线下”各类诉求纠纷办理工作,规范和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强化多元解纷力量,完善排查受理、分流转派、协商会办、回访评价等工作流程,做到“民呼我为、接诉即办”,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近日,翠屏山街道玉兰苑小区的魏先生烦闷不已,新房刚入住不久就出现管道漏水问题,先后多次与物业公司交涉协商维修责任未果,魏先生来到翠屏山街道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在街道职能部门与业主、物业、开发商三方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商讨出了维修方案,属地社区目前正在跟踪落实进展。
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解决所有烦恼。云龙区矛盾调处中心积极整合信访、调解、诉讼、仲裁、咨询等服务,充分发挥调解的非诉手段优势,对群众提出的一般问题和诉求“一站式”受理化解。受理过程中,对于成员部门反馈的疑难工单,及时组织协商会办,委托专业团队进行裁决交办,及时有效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数据显示,11月初以来,共接待来访群众475人次,受理事项 1096件,法律咨询160件,正在调解101件,调解成功995件,真正达到了为群众减忧、为企业减负、为法院减诉、为社会减访的实际质效。
另外,该中心还逐步健全区街两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与入驻部门的业务协调对接机制,设置无差别受理窗口,对群众提出的纠纷化解、信访诉求等事项进行统一受理、有效甄别、登记建档和集中分流,并根据纠纷案件性质、涉案范围、复杂程度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调对接”要求,帮助引导群众有针对性地选择调解组织。
前不久,“云服务”一体化平台收到群众求助,淮电宿舍仅有2个充电桩,无法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黄山街道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及时接单受理,并召集城管部门、梅园社区、充电桩公司负责人现场办公,与居民代表共同商讨解决方案,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通过回访,该小区正在施工增设50组智能充电桩,居民充电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据了解,云龙区创新搭建“云服务”线上平台,在整合原审批服务综合执法一体化平台、5G智慧技防小区综合管理平台基础上,增设“云服务”分析研判、疑难工单在线流转、在线会商、在线督办模块,推动实现数据资源一图展示、社会动态一图感知、社会治理智能精准。
此外,云龙区建立“周研判、月通报”制度,每周对受理纠纷进行综合调度,每月对各窗口事项办理工作进展跟踪问效,并提出意见建议。对于职责无法明确、复杂的矛盾纠纷,由区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组织协调会办,委托法律专家提供法律意见,切实解决受理、调处矛盾纠纷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