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有“江南布码头”美誉的江阴市周庄镇,工商血脉绵延千年,高密度的人口、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快速的人员流动,交织成一张复杂的社会治理考卷。
“心安处即故乡,让每位来周庄的群众都更有踏实感,真正做到既安居,又乐业。”江阴市公安局周庄派出所社区警务中队中队长陈浩,扎根社区11年来只干了“一件事”,就是把辖区当成百姓家乡,把群众当成家人,让大伙住得舒心过得顺心。“安心又安居”的答案,已然书写在了陈浩日夜耕耘的这方土地上。
“精细化”管理模式“点石成金”
20余万人口与超2万家经营主体共生共荣,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构成了周庄这座工业重镇最活跃的细胞。
仅靠社区和派出所的力量来有效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管理,犹如杯水车薪。为了摆脱这一困境,陈浩大胆创新思变,通过推动外来务工人员集宿区错位升级改造,用“集宿区”治理的“一根针”串起了社会治理的“千根线”。
如今,步入新改建的周庄镇江东公寓,物业指派的管理员24小时严谨值守,随处可见的消防安全设施让人耳目一新。政府、公安、企业、租户四方紧密联动,如同精密的齿轮咬合运转,推动着包括江东公寓在内的散湖、周东等10个集宿区脱胎换骨,从昔日的治理洼地,摇身一变成为支撑当地经济活力的稳固基座。
同时,在陈浩的推动下,集宿区管理公司与相关保险公司联合打造了无锡首例针对集宿区的“新市民安居保”项目。“真有事能赔多少?”“手续麻烦吗?”从住户的质疑到认可,一件件事实证明了陈浩此举的前瞻性。
“微治理”革新彰显“绣花功夫”
“陈警官,不是我们想飞线充电,是实在没地方充啊!”倪家巷公寓的老张指着无处安放的电动车,一句无奈的倾诉直击痛点,深深触动了陈浩,这也成为他推动集宿区消防升级改造的原动力。
电动自行车管理是攻坚重点。在陈浩的坚持下,集宿区楼道安装了入侵检测探头,不少住户将信将疑:“这玩意真能灵?”一次深夜,系统精准识别305室租客试图推车入户,刺耳的警报瞬间响彻楼道。管理员三分钟内到场,违规者面红耳赤:“没想到真会被逮住。”如今,集宿区9处配备智能喷淋装置的室外充电车棚安全运行,加压消防泵房昼夜守护,科技筑起的防线让安全隐患“无机可乘”。
“人多的地方就有矛盾,这不可避免。”陈浩坦言,警情大多是小摩擦小碰撞,擦出的火花,或许一盆水就能扑灭,而“快速”就是关键。5月16日,在上村集宿区调解室,驻点专员老周成功调解完一场因晾晒衣物引发的纠纷。依托“一警三员+专人驻点”机制,陈浩带着来自不同部门的“得力助手”,做到对症下药、提前介入化解此类萌发性小微警情,让“微火花”得以就地扑灭。
2024年春节前后,集宿区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47%,电子屏上闪烁的“邻里互助、守望相助”标语,正是大家伙触手可及的“安居”温度。
“家长式”真情关怀“心安吾乡”
“孩子入学的事解决了,比工厂发奖金还高兴!”倪家巷新市民李先生握着陈浩的手连声道谢。在日常走访“唠嗑”中,陈浩发现,公寓内租住的厂企外来务工人员中,不少是夫妻、家庭式居住,孩子的学业是他们最放心不下的关键。
陈浩积极联动政府部门,点对点收集研判“入学”类困难。目前,已有26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顺利入学。与此同时,陈浩联合村委建设“家门口”的图书馆,对于父母无暇接送、夜班无人照看的孩子,由管理员专人接送看管。
没事就爱去百姓家串门,因此陈浩被租户们笑称为“门神”,反诈宣传、消防安全、交通普法……他总是挂在嘴边,说到心上。前段时间,经常对着手机笑眯眯的张先生引起了陈浩的关注。“有啥好事,这么开心!”“可不嘛,陈队长,马上要收盘了,能赚不少!”在陈浩的细细追问下,张先生说出了事情经过。陈浩立即对同类型诈骗手法详细讲解,张先生终于醒悟。事后陈先生主动邀请陈浩一起“现身说法”,给全公寓的人上了一节生动的反诈课。
陈浩说,看见如今社区环境亮堂了,居民间矛盾摩擦少了,大家伙脸上的笑容多了,他打心眼里觉得踏实。夜晚的集宿区很温馨,华灯初上映照着家家户户的欢声笑语,也许这就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生动诠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