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时代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契机,苏州司法行政系统抓住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平台入驻、机制衔接、力量支撑”等关键环节,整合非诉解纷资源,强化调解基础性作用,在法治轨道上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助力综治中心成为社会矛盾的“终点站”。
全要素入驻 放大“一站式”资源集聚效应
苏州工业园区金融分支机构密集,金融借款纠纷易发多发。2024年10月,正和民商事调解中心入驻苏州工业园区综治中心,集中化解信用卡逾期、金融消费等突出纠纷。正和调解中心依托公证机构,为调解成功的纠纷提供赋强公证服务,对调解不成的纠纷则整理“要素式诉状”,实现“调—证—诉”无缝衔接。
入驻以来,正和民商事调解中心已分流金融纠纷6248件,成功调解1887件,单案平均调解周期仅21天,显著减轻了当事人诉累,释放了司法资源,形成了“1+1+1>3”的平台集聚效应。
针对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复杂化、多样化,金融借贷、预付消费、房地产等领域纠纷成为化解难点的新形势,为此,苏州司法行政系统培育了24家专业化民非调解组织,并推动其进驻综治中心。目前,全市8家县级综治中心已引进10个专业化民非调解组织、63名调解员,2024年以来成功调解复杂纠纷5474件。
此外,苏州司法行政系统还是首批进驻县级市(区)镇两级综治中心的部门。2023年以来,10个县级市(区)非诉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95个司法所先后入驻或承接综治中心功能,105个县镇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41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实体入驻,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和调解员入驻达210人。为打破数据壁垒,苏州市司法局联合市委政法委打通调解小助手、“苏解纷”平台与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的数据对接端口,实现矛盾纠纷“一端输入、多方共享”。2024年,县镇两级入驻综治中心的人民调解组织直接化解纠纷45528件,彰显了“一站式”服务的强大效能。
多渠道联动衔接 保障解纷“最多跑一地”
“这次我们以为又得跑上几趟呢,没想到两天就解决了!”2024年6月,13名大学生来到吴中区综治中心求助。某教培机构向他们承诺培训后安排月薪不低于6000元的工作,但培训结束后教培机构未履约,却要求他们支付2万多元培训费。
这起纠纷首先导流至法律援助窗口,援助律师评估后认为诉讼耗时较长,遂引导至吴中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委会当即受理并联系教培机构调解,最终教培机构同意对培训费打折并分期支付。从接待调解咨询到开展调解、签订调解协议,仅用了两天时间。为确保协议履行,调委会还指导当事人通过综治中心线上渠道申请了法院司法确认。
这一案例生动体现了苏州司法行政系统依托综治中心平台,创新“人民调解+”解纷机制的成效。对调解不成的农民工讨薪、劳动报酬纠纷等,现场移交法律援助机构即时审核指派援助律师;对调解成功需要分期履行的纠纷,则指导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确保协议履行。此外,针对家事、商事矛盾,苏州还创新“公证+调解”机制,通过证据保全、赋强公证等方式,帮助当事人快速低成本解决争议。
为破解基层调解力量不足的难题,苏州市司法局联合市委政法委、市中级人民法院探索建立巡回调解制度。县级司法行政部门整合律师、法官、检察官、心理咨询师、骨干调解员等组成专家库和巡回调解小组,基层调解组织遇重大疑难纠纷时,可向综治中心申请巡回调解支持。这一制度既保障了综治中心“一站式”解纷功能,又推动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源头化解,实现了“最多跑一地”的目标。
“名师”领衔双向赋能 打造调解业务实训“孵化器”
在张家港市南丰镇,“老倪”倪永祥的名字家喻户晓。这位“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中国好人”扎根基层40多年,调解矛盾纠纷近17000件,成功率高达98%。他成立的“人民调解倪永祥工作室”入驻南丰镇综治中心,成为调解骨干力量。同时,他通过“名师带徒”培养了26名调解员,其中多人已成为村(社区)调解骨干。
综治中心真正成为矛盾纠纷集聚“终点站”,需要一支愿调解、善调解的调解员队伍。为此,苏州市司法局指导各地发挥全国模范调解员的头雁作用,鼓励他们个人入驻或成立调解工作室入驻综治中心。目前,全市已有6名全国模范调解员入驻综治中心,太仓市“老张调解工作室”、吴中区“老周调解工作室”等成为当地综治中心骨干品牌调解力量和人民调解员培育的“孵化器”。吴中区综治中心还被苏州城市学院确定为校外实践基地,接受大学生调解实习。
为打造高素质调解队伍,苏州市司法局实施骨干调解员培育“千人计划”,确保“十五五”中期全市县镇两级综治中心均有2名以上等级评定为三级以上人民调解员入驻。同时,充分借力综治中心矛盾纠纷集聚、解纷专家集中的特点,引导骨干调解员积极承接中心指派的纠纷调解,探索建立新入职调解员到综治中心实训制度,向全国模范调解员、进驻法官、法援律师等“面对面”跟学,快速提升业务能力。2024年,苏州两项调解员实训工作经验被评为全省“法治实训项目十大典型经验”。
下阶段,苏州司法行政系统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再上新台阶,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苏州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