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国际重要湿地,苏州太湖区域是名副其实的“候鸟天堂”。
近期,大约有1200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斑头秋沙鸭抵达太湖湿地镇湖区域。根据历史数据,如此庞大的斑头秋沙鸭群体在国内极为少见,这个数量约占该鸟类在全球总数的4%。斑头秋沙鸭,因眼部黑斑酷似“熊猫眼”,俗称“熊猫鸭”,它们对生存环境极为挑剔,是大气和水质的“监测鸟”,被称为大自然的“生态检验师”。
“生态越来越好,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候鸟的种类逐年增多,青头潜鸭、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经常看到。”苏州高新区公安分局镇湖派出所所长梁栋说。
公安机关是守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苏州公安推进生态警务建设,努力探索并解锁在筑牢生态防线、守护鸟类乐园、织密保护网络等方面的“密码”,全力护航生态安澜,为候鸟迁徙的“生命线”保驾护航。
“数智+” 筑牢生态防线
“无人机起飞,迅速前往目标水域!”3月6日晚,镇湖派出所通过动态预警系统,发现太湖水域贡山岛附近有一艘疑似非法捕捞的可疑船只,遂出动无人机抵近调查,并拍照取证,水警船和渔政执法船随后赶到现场,依法扣押渔网、地笼若干,并解救出一只绿头鸭。
“我们在沿湖重点区域布建多个动态预警系统,利用红外成像设备,及时发现水域异常动态。”梁栋介绍,派出所将渔政、海事、农林等部门的数据资源接入该系统,实现对异常行为的及时发现、智能分析和提前预警。
在苏州长达148.6公里的沿太湖水域线上,湿地面积达800平方公里。针对水域面积大、分布广的特点,苏州公安紧抓人工智能探索应用,打造“AI数智+”品牌集群,全方位守护太湖水域的生态防线。
苏州高新区分局依托“数智派出所”建设,精塑36条“主防”业务链,实现123项业务指标可视监测、闭环管理,全方位赋能治安防控、风险防范、安全保卫等实战场景;自行研发“数字派出所”平台,可根据不同鸟类的迁徙规律,科学设定水域无人机自动巡线,精准投放水面、地面巡防警力,构建空地一体、多部门联勤联防的立体化防控体系。
吴中区拥有约五分之三的太湖水域,吴中公安分局联合水政、渔政、交通等职能部门,成立太湖联勤联动中心,并整合各家的信息化系统,实现数据资源互联互通、感知设备共享共用、指挥调度协调统一,24小时守护水域安全。
“我们广泛汇聚相关数据资源,大力推进智能化在打击危害生态和生物安全犯罪方面的应用。”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环境资源大队副大队长宋大勇介绍,依托各级数据平台,公安机关精准打击犯罪、防范风险能力得到很大提升,2024年以来野生动植物类案件的破案数同比上升8个百分点。
“共治+” 守护鸟类乐园
不久前,吴中公安分局森林派出所根据线索,会同食药环侦大队迅速开展研判,抓获一名设网非法猎捕鸟类的违法嫌疑人,解救多只红头长尾山雀、暗绿绣眼鸟等国家“三有动物”。
“每只鸟都是生态链的重要一环,保护鸟类就是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办案民警钟志豪说。
为加强守护生态安全的共治力量,在内部,吴中公安分局整合食药环侦、水警等专业警种力量和属地派出所精干警力,成立行动专班,建立“巡查—研判—打击—保护”全链条工作闭环;在外部,与检法、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建生态保护联盟,通过联合管理、联合监督、联合打击、联合保护、联合宣传“五联”工作法,打通线索发现移交、案件办理流转、公益诉讼衔接等机制流程,合力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类案件。
苏州以水闻名,水域面积占市域总面积的42.5%,成为诸多珍稀鸟类的栖息乐园。苏州公安在全市建成4个省市际水上联合检查站,建强5个区域性联勤指挥中心,做大水域联合行动队,统筹推动水域打击惩治、水域治安防控、综合执法管理等工作,构建零感衔接、不留死角的水路防线。
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吴江公安与上海青浦公安、浙江嘉善公安组建公安党建联盟;与浙江湖州公安共建乔溇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在两地公安、生态环境部门常态入驻的基础上,消防救援、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农业农村等部门轮值驻守,建立联勤指挥信息共享、联动巡防治安共管、联助执法办案共商、联护生态环境共治、联控边界卡口共查等联勤机制,通过视频预警、水质监测、漂浮物监测等智能监控,及时掌握太湖水质情况,全面守护太湖水环境和生物资源多样性。在北太湖景区,相城公安会同渔政、水务、环保等部门建立联勤点,开展涉水案件联管联办、治安隐患联巡联控等工作,守护好北太湖的美好风光。
“群治+” 织密保护网络
3月1日,在第十二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来临之际,一场由林业、公安等部门共同举办的普法宣教活动,在位于太湖之滨的五龙山郊野公园成功举办。通过科普小课堂、森林小卫士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了小朋友们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全民参与、保护生态”的种子。
建设生态警务,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对接相关行业协会、沿江沿河企业单位、村(社区)等,汇聚多元力量,织密保护网络,共同保护水域和生态环境,让爱鸟护鸟意识深入人心。
吴中公安分局各沿太湖派出所发动网格员、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组建起12支沿湖巡逻队,共同排查太湖水域安全隐患,携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保护太湖生态环境的浓厚氛围。
常熟市公安局发动村民、景区工作人员、退休党员等爱鸟人士建立“羽翼守护”“羽你同行”“湿地卫士”等14支志愿队,不断壮大护鸟“朋友圈”,在候鸟迁徙、旅游高峰等节点加强对重点部位的巡逻、关注。
随着全民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积极主动参与到鸟类等野生动物的保护行动中。近日,苏州警方连续接报野生动物救助警情,夜鹭、红隼、白鹭……一只只“迷途小鸟”在爱心市民和公安民警的接力帮助下,重返蓝天、回归自然。根据江苏太湖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调查统计,2024年共计341种鸟类被观察记录到,较2023年增加了20种,创下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