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姑苏区是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文化遗存众多,生态资源丰富。近年来,姑苏区人民检察院依托司法办案,积极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延伸检察职能触角,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打造以姑苏古城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的“检护青绿”检察品牌,以检察力量维护辖区内良好生态环境。
树立系统观念,聚焦“一带一环”
推动古城水环境全方位保护
2014年大运河苏州段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姑苏区人民检察院立足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将“大运河文化带”+“环古城水系”综合保护作为重点工作。办理的大运河沿线横塘驿站及胥江小岛整体保护案,全面推动大运河生态环境与文物资源保护,入选江苏省检察技术辅助检察办案典型案例。通过发出检察建议,推动行政机关在生态环境、生物安全等多个领域加强环古城水系的整体保护,助力擦亮“锦绣江南鱼米乡”的姑苏生态名片,“环境美”底色更加彰显。
坚持问题导向,关注“一体三面”
开展古城水环境立体化办案
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等新老水问题与人民群众生活、城市发展等公共利益密切相关,姑苏区人民检察院在古城风貌、水域周边生物入侵、水体质量、河道清淤安全作业、航道安全等多个领域发力。针对沿河风貌及安全,办理了运河沿线违规占用河道案、强化河道清淤工程管理案等。针对水面油污、含氮量超标等水体污染问题,办理了古城风貌保护案、古城河道水系水质保护案等一批关于古城水环境保护的公益诉讼案件。实现了以水体质量为核心,覆盖水上、水面、水下的立体化办案体系,让“出门就是景、转角遇到美”“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成为现实。
践行数字检察,构建“一点多线”
推动古城水环境数字化监管
围绕区域中心大局,落实数字化建设,主动对接市委区委关于古城保护与更新重点工作,深化与相关行政主管机关合作,打破数据壁垒,打通信息孤岛。打造“公益诉讼调查指挥中心”,实现了对古城内文物建筑、河道水系、古树名木等重要历史文化资源的“全天候”保护预警,为强化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实现了数据“开口说话”,线索“自动上门”。今年以来,姑苏区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整合效应,以小微型古建保护为延伸,开展“古城水系360度体检”专项活动,对尚在使用的古井水质量进行全面保护,利用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全息复刻、数字监控跟踪分析等技术手段深入调查,确保古井及周边地下水不被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