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法院家事少年庭现有干警7人,其中女干警6人。该团队用司法温情守护家庭和谐,用专业担当护航青少年成长,成功打造“豫帆”青少年权益保护品牌,形成了多点融合、多方联动青少年司法保护“宿豫模式”。该庭先后获评“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1人被最高院表彰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个人”。
以法为盾,守护弱势群体的“避风港”
该团队深耕家事纠纷化解与少年权益保护领域,创新推出“司法+N”模式,通过法律刚性、司法柔性、社会协同的综合手段,构建“预防-审判-修复-救助”的全链条保护机制,为16名困境儿童点亮希望之光。发出全市首份《关爱未成年人提示书》。针对家庭暴力,设置“家庭暴力求助咨询点”和“反家暴临时庇护所”,创办“幸福家庭学校”,提供咨询服务、心理疏导与评估、婚姻家庭关系引导、家暴受害人临时安置等服务,将亲情弥合、感情修复、心理干预、关注弱势等元素有效融合。加强对现实婚姻家庭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儿童予以特殊保护。
“要想社会重视保护弱势群体,就必须主动作为。”该团队注重司法建议的作用,就审判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分别向相关部门发送司法建议10份,有效提升了司法效能。
以情为桥,修复家庭裂痕的“疗愈师”
“家事审判不能简单一判了之,更需要治愈伤痕,唤醒亲情。”这是家少庭法官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团队将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纳入审判辅助队伍,打造“客厅式”法庭,用暖色调的沙发,用“妻子”、“丈夫”代替“原告”、“被告”,让当事人在温馨环境中敞开心扉。建成全市首个“豫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聘任50余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充实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力量。
先后制定婚姻家事审判相关机制性文件12份,联合相关部门推出调解前置制度、财产申报制度、家事调查制度、判后回访制度、感情冷静期制度、离婚证明书制度等7项工作机制,总结提出“耐心、细心、热心、诚心、公心”的家事纠纷化解“五心工作法”,有效化解家事矛盾。
以爱为炬,播撒法治种子的“蒲公英”
“法治教育要从家庭生根,向社会蔓延。”团队的女干警们走出法庭,走进社区、学校,将法律知识化为春风细雨,浸润千家万户。自主编印并发放《家庭教育指导手册》5000余册。打造“豫帆‘双减’法治引路人公益课堂项目”,将法治宣传引入校园延时课堂,优选多名干警担任辖区33所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开展线上+线下公益课堂90余场次,为4000余名中小学生定制普法内容。定期举办“幸福法治学校”“法院开放日”“法治夏令营”等活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接待全市80余所中、小学校师生及社会公众参观学习、现场普法、法治实践340余场次20000余人次。
从青丝到白发,从初出茅庐到独当一面。宿豫法院家少庭的女干警们,她们是家庭和谐的“守护者”,迷途少年的“引路人”,法治星火的“播种者”,她们以女性特有的坚韧与细腻,在家长里短中书写大爱,于法理交融间传递司法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