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迁市泗洪县的主城区、老城区青阳街道,狭窄的背街巷道纵横交错,熙攘的商业街区人潮涌动,繁华之下,却暗藏消防隐忧。因部分区域道路狭窄、人员密集,大型消防车辆难以迅速抵达,消防救援“最后一公里”成了棘手难题。为有效解决这类区域消防救援难题,青阳街道巧用妙招,一批“小巧、快速、灵活”的微型消防车穿梭街巷,成了百姓家门口的“移动消防站”,联勤联动守护一方平安。
融合好一支队伍。青阳街道打破常规,将环境保洁服务外包人员吸纳进来,组建成社区志愿服务队,融合成能够保障移动式微型消防站运用的人员力量。这些红色的微型消防车由三轮电动车改造整合,身形小巧,却“五脏俱全”,灭火器、消防水带等灭火设备一应俱全。平日里,保洁人员开着它巡逻,熟悉辖区每一处角落;街道安监办、社区干部、居民志愿者也加入其中,形成联勤联动的默契配合,确保火情一旦出现,多方迅速响应。
开展好一场培训。青阳街道因地制宜,以社区党支部为阵地,围绕城中村、背街小巷的特殊场地“量身定制”消防演练。演练模拟火情突发,重点检验微型消防车的快速响应与灵活机动性。警报一响,小车迅速穿街过巷,抵达现场开展初期扑救,争分夺秒控制火势;队员们则有序疏散群众,确保救援流程有条不紊。一次次演练,让人员配置、装备使用、实战技巧日臻成熟,让微型消防站真正具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的过硬本领,成为居民百姓家门口的“119”。
搭建好一个平台。微型消防站不仅能灭火,还是流动的消防知识“宣传站”。无火情时,车辆走街串巷,循环播放消防知识,提升居民自救逃生技能;街道还将水车、清扫车、物业巡逻车纳入日常巡逻体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起全方位巡逻网。下一步,青阳街道还计划联动环卫、园林等部门,让洒水车、浇水车化身应急“后备军”,全方位充实消防力量。
泗洪青阳街道的“小快灵”探索,是基层治理的一次成功实践,它用小巧车身突破地理限制,以联勤联动凝聚多元力量,为守护社区消防安全筑牢了坚实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