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探索推广扬子国投“枫桥经验”国企版
2024-08-07 09:55:00  来源:法治日报

  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江水源热泵建设项目,2018年因民营建设单位陷入债务危机而停工,直接影响重点单位能源供应安全,还拖欠农民工工资、设备材料款约2.5亿元,波及90余家参建单位和近1500名农民工。

  南京扬子国资投资集团(以下简称扬子国投)按照纾困思路接手该项目后,在法治思维引领下积极运用“枫桥经验”化解危机,不仅整合造价、审计、工程、法务多条线,与拟清算管理人团队主动对接推动确权,还积极联动信访、调解、律师、公安等单位对可诉矛盾纠纷提前“会诊”,累计召开调度会近百次,处理问题矛盾近千条,与施工单位磋商8轮次,顺利完成了资产回购工作,成功化解了国资损失、农民工信访、工程烂尾三大风险。目前这一城市清洁新能源建设项目已全面“复活”,供能面积已达31.67万平方米,被誉为“江水空调”。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2023年以来,扬子国投党委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问题不上交不转移、矛盾不外溢不激化,有效化解了20多项历史遗留和民生诉求难题。目前,按照南京市委的部署要求,南京市国资委已委托扬子国投进一步探索构建新时代“枫桥经验”规范化、标准化、可量化的“国企版”指标体系,为大型国有企业的依法治理和改革创新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见微知著 和谐诉讼 融租项目纠纷和诉化解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稳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压舱石”与“顶梁柱”作用。与此同时,其面临的社会矛盾与纠纷如不能有效解决,将导致外溢风险加剧、社会波及面广的问题。

  南京扬子国投成立于2014年4月,是南京市大型国有企业,总资产3600亿元,规模位居江苏省前列,系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的主投资建设者,承担重大功能项目与产业载体投资建设运营、产业基金投资及管理等职能,其所遇问题的化解路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9年,扬子国投下属扬子租赁公司与合作方联合开展了一笔本息上亿元的融租业务。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承租人以程序瑕疵为由停止支付租金,形成事实违约,合作方一纸诉状将承租人告上法庭。“若采取‘对抗式’诉讼,不仅可能激化矛盾,导致国有资产损失风险,甚至将会对区域金融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扬子租赁公司负责人张春光介绍说。

  2023年,面对首次出现的融租诉讼,扬子国投党委见微知著,强化风险意识,明确“和诉”原则,将案件提级至集团本部管理。在律师专业研判的基础上,集团主要领导带队与承租方多轮交流,晓之以法、动之以理、感之以情。“最终,通过正和博弈,承租人根据法院判决,主动签订终止协议并归还全部本息,金融业务风险成功化解。”张春光欣慰地说。

  自2024年起,扬子国投明确对各成员企业诉讼事项进行提级管理、专题研判,以不诉、少诉、和诉为优先化解路径,确保国企自身权益不受损,同时最大化维护社会效益和争议各方合法权益,形成“多赢”效果。

  精准把脉 靶向发力 民生领域难题逐一破题 

  运用“枫桥经验”源头化解矛盾风险取得明显成效后,扬子国投党委精准把脉、靶向发力,加大了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持续高效推进民生领域难题化解的资源整合和执行力度,对企业民生领域难题逐一破题。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妥善处理了保障房沿街商业载体运营手续办理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

  2024年2月19日,扬子国投收到阳光信访平台转交的“人民网网友留言”信访件,反映信访人承租了扬子国投下属成员企业开发、运营的某保障房项目沿街商业载体,用于开设宾馆。承租人在办理“特种行业许可证”过程中发现,因保障房的特殊属性,该配套商业载体缺少办理手续的相关权证,无法开业经营。

  扬子国投第一时间成立问题处置专班,明确由两名中层干部牵头负责,组成专项“助企帮办团”,牢固树立“客户思维、用户导向”意识,开展多轮协调和人员安抚工作,主动对接业务主管部门,帮助落户企业问询解难。其间,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在了解情况后多部门积极联动,从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角度,迅速出台运营手续办理的过渡性操作办法,解决企业经营难题。“依据其中‘过渡性操作’条款,新区范围内存在类似情况的国有载体,都可以进行集中确权。”扬子国投下属建发集团董事长谭智斌介绍说。

  据了解,通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国企实践,扬子国投精准施策,努力使问题不上交不转移、矛盾不外溢不激化。2023年以来受理12345工单超7700件,签收率、办结率100%,解决率和满意率均位于南京市前列。

  聚焦难题 深入探索 出台首个国企版指标体系 

  “顺利推进一个几十亿元、甚至百亿元级别的项目,必须坚持国资不流失底线,又妥善维护和处理好各类社会和民生问题,为此要时刻关注稳源、访源、诉源问题,对各类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有充分思想认识。”扬子国投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伟认为,要树立国企的担当精神和矛盾化解艺术,不随意将矛盾纠纷抛给执法司法机关。同时要防止各类风险外溢,包括舆情风险、声誉风险,避免损害国有企业形象。因此集团党委对通过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提升并完善国有企业治理能力有着广泛的共识。

  据了解,按照国务院国资委新一轮国企改革要求,央企上市公司全面推行ESG体系建设,来衡量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2023年6月,扬子国投启动ESG体系建设、指标研究工作后,发现ESG体系核心要义即环境、社会、治理,与“枫桥经验”蕴含的社会治理价值相互兼容,遂结合自身实际将两者一体研究。2023年12月探索形成《“枫桥经验”扬子实践指标体系(研究版)》,包含源头治理、矛盾化解、事后强化3个维度、10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

  2024年1月,扬子国投这项创新探索经验得到江苏省、南京市主要领导高度关注,江苏省委政法委、南京市委政法委对扬子国投探索“枫桥经验”国企版指标体系进行了详细调研,南京市国资委还委托扬子国投对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完善,要求市属国有企业开展实践研究和深化拓展,探索将指标体系作为系统衡量和评价南京市国有企业化解矛盾纠纷、优化公司治理成效的重要参考。

  2024年6月,经过专家论证后,新修订的指标体系包含了党建引领、规范治理、预防管控、多元化解和成效巩固5个维度、17个二级指标、62个三级指标,突出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扬子国投审计部门负责人徐爱君介绍说,修改后的指标体系强化了党委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统筹领导以及对党员干部、员工群众的法治思维培育,丰富了国有企业内部治理、参与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的形式以及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手段,突出了从源头上做好矛盾的预防排查和风险预警,从制度上彰显企业治理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依的体系特点,进一步提升新时代“枫桥经验”数字化水平,推动国企从传统治理向智慧治理转型。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伯清评价说,该指标体系不仅推动了扬子国投在创新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国企版”上精益求精,并成功上升为大型国有企业依法治理、和谐经营、参与社会建设的模式,经过不断摸索完善,必将为丰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增添新主体、新渠道、新作为。

  据悉,该项探索增强了企业创新力、改革力和全体员工的凝聚力、战斗力,2023年以来,扬子国投集团营收、利润逆势上扬,多项创新数据产品在全国推广。目前,该公司正着手组建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国企治理融研中心,汇聚专家资源,通过实体化运行、产品化拓展,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为助推国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南京智慧”。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