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融理法 打通致富新路 连云港连云:找到蓝蛤养殖采收与海洋生态保护的平衡点
2024-06-06 15:37:00  来源:连云港市连云区人民检察院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人民检察院情融理法、能动履职,寻找蓝蛤养殖采收与海洋生态保护的平衡点,推动连云区7处共1693公顷确权海域被农业农村部列为试点地区,允许在禁渔期内使用禁用渔具拖曳泵吸耙刺采收蓝蛤等增养殖贝类。 

  每年51日至916日是江苏省连云港市附近海域伏季休渔期。523日,连云区西墅码头上却是风帆摇曳,船只往来,一派繁忙景象,渔民们或是忙着装载捕捞装备,准备出海;或是满载而归,卸下一筐筐蓝蛤。我们都是以捕海沙子为生的,今终于能在禁渔期出海捕捞海沙子了!正在船上清点出海物资的渔民老杨乐呵呵地说。 

  海沙子学名蓝蛤,是喂养基围虾和梭子蟹的饲料,捕捞期为每年的5月至7月。自20238月起,连云港市连云区7处共1693公顷确权海域被农业农村部列为试点地区,允许在禁渔期内使用禁用渔具拖曳泵吸耙刺采收蓝蛤等增养殖贝类。今年是自2014年以来渔民们首次被允许使用拖曳泵吸耙刺采收海沙子 

  而这一切,还要从连云区检察院办理的非法捕捞案说起。 

  渔民的抱怨 

  连云港市因海而生,向海而兴,在册渔船有1600余艘,渔民数万人,但部分渔民受限于传统捕捞理念和习惯,加之法律意识淡薄,非法捕捞行为时有发生。 

  知道是禁用渔具,但只有这种渔具能采收。”“过了禁渔期就没有海沙子了。”“不让捕,让我们这些靠捕捞海沙子为生的如何生存?”2017年以来,该院公益诉讼及食药环办案组在办理非法捕捞案件过程中,时常能听到犯罪嫌疑人的抱怨 

  这些抱怨引起了检察官的关注和思考。这些非法捕捞案涉案的捕捞对象不是鱼虾蟹,而是一种极小的贝类——蓝蛤,幼苗时期小如沙子,能长至瓜子大小,被海边人俗称为海沙子海瓜子 

  这些涉案渔民在禁渔期内出海捕捞蓝蛤,使用的渔具拖曳泵吸耙刺属于《农业部关于禁止使用双船单片多囊拖网等十三种渔具的通告》规定的禁用渔具,已于20141月起被禁止使用。该院公益诉讼办案组检察官说。 

  在梳理了2017年以来办理的非法捕捞案后,检察官发现,连云区先后有18人因非法捕捞蓝蛤进入司法程序,涉案人员大部分是当地的渔民,在传统渔具被禁用后,渔民们转而使用人工采收,效率低、成本大,导致部分渔民冒险使用禁用渔具。 

  蓝蛤都埋在海底泥沙里,人一下海,就把海水搅浑了,根本看不见,捕捞效率特别低。连云区西墅村的渔民们表示。 

  论证特许捕捞 

  一边是法律的明文规定,一边是渔民的生计,在刑事打击外是否还有可以兼顾两者的解决之道? 

  检察官随即咨询了区林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从拖曳泵吸耙刺被禁用以来,也有不少渔民反映过此类情况,区林海局也尝试过改良捕捞工具、帮助产业转型,但收效不大。为了寻求解决之道,20232月以来,连云区检察院多次邀请林海、公安、海警等部门工作人员,以及渔业、海洋等领域专家学者等开展调研,共同论证使用禁用渔具拖曳泵吸耙刺采收蓝蛤的实际后果。

  检察官走访渔村码头,实地开展调研 

  传统的人工采收效率低下,无法做到应采尽采,而且蓝蛤是季节性产品,捕捞期一过,死亡后腐烂也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专家仲霞铭表示。 

  根据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出具的《连云港西墅邻近海域蓝蛤等贝类资源专题调研报告》,每年7月以后,受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等因素影响,部分蓝蛤会死亡变质,造成臭滩,对周边海域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是否可以为渔民们申请特许捕捞?调研论证的结果让检察机关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据了解,根据《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专项(特许)渔业捕捞许可证,适用于许可在特定水域、特定时间或对特定品种的捕捞作业,或者使用特定渔具或捕捞方法的捕捞作业。 

  以我们西墅村为例,从事蓝蛤捕捞、交易等上下游行业的村民就有100余人,每年产值可达千万元。”“贝类难以开采,造成不必要的经济生物资源浪费。”“能否邀请专家实地调研,给我们一个试点的机会。”20234月,检察机关进一步走访渔村、街道,与街道工作人员、人大代表和渔民代表专题座谈,听取意见建议。 

  民有所呼,我必有应。为推动特许捕捞试点工作,2023418日,连云区检察院与区林海局、连云港海警局连云工作站等部门召开协调会,从生态、社会、经济等角度开展论证。 

  蓝蛤、青柳蛤等贝类是我市浅海滩涂主要的经济贝类,涉及上亿元的海洋经济产业,从这个角度讲,有申请特许捕捞的必要。协调会上,区林海局工作人员介绍。 

  参加会议的检察官告诉记者,从近年蓝蛤非法采收情况看,一般案件案值小,采收持续时间短。如果能试点特许采收,就可以兼顾到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结合前期调研、论证的情况,20235月,连云区检察院通过对该类案件进行分析研究,梳理黄海连云港海域蓝蛤捕捞传统、捕捞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关案件的办理情况等,协助区林海局向上级申请蓝蛤特许捕捞试点。 

  2023818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批复同意在连云区海州湾内7处共1693公顷确权海域使用拖曳泵吸耙刺采收增养殖贝类试点,成为江苏省首家获批国家级试点。 

  合理利用资源深入人心 

  渔民的生计问题解决了,如何防止有人借政策之机捕捞其他海洋渔业资源,守护好这项惠民利民的好政策,成了检察官思考的新问题。 

  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加强管理。20239月,连云区检察院联合公安、区林海局、海警等部门推动出台《连云区增养殖贝类特许采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共管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协作,形成海洋生态保护的工作合力。 

  我们要求蓝蛤捕捞船必须在西墅码头定点上岸,渔船进出港网上及时报备,对于违法违规的渔船依法处罚并立即终止其特许采收许可资格。区海洋渔业执法监管人员介绍。 

  据了解,市农业农村局已成立试点工作专班,允许使用20台禁用渔具拖曳泵吸耙刺采收增养殖贝类,实时跟踪试点进展,严格落实限额采收制度,加强渔船渔具管理和伴航执法,定期开展登临检查,确保政策落实落细。同时,定期开展贝类资源的增殖放流,促进海域贝类资源的科学增养殖和可持续利用。 

  宣传防范也不可缺少。今年51日,黄海禁渔期正式开始,与此同时,蓝蛤捕捞季也悄然到来。523日,连云区检察院检察官会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人民监督员、益心为公志愿者来到码头实地走访,查看试点进展,并开展护航伏季休渔的法治宣传活动。 

  检察官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人民监督员、益心为公志愿者来到码头走访,查看渔获物统计、增殖放流等相关记录 

  渔民朋友们,特许捕捞试点项目的启动,是为了在保障海洋生态平衡的同时,探索科学合理的利用资源之道。请务必遵守特许捕捞的各项要求,共同促进海洋生态的良性循环。渔船旁,检察官向渔民们展示守护海洋生态的宣传册。 

  这次试点的机会我们盼了10年了,一定遵守规定,合理捕捞!渔民们纷纷表示。 

  海天之间,交易声、谈笑声交织,构成了这片海域独有的热闹场景。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