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打造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基层治理“共同体”
2024-05-16 14:28:00  来源:今日清江浦

  近年来,淮安市清江浦区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探索实践,在全市率先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委员会,以加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关键,打造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城市社区基层治理“共同体”,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的良性互动,党组织凝聚力、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细化治理单元 释放治理动能
  周末,闸口街道花街社区党员微格长钟德安和往常一样,穿着红马甲、带着工作手册,来到他负责的华都名邸3号楼203室做回访。前期,203室业主马先生在微格群里反映,卫生间下水道堵塞,通过钟德安提供的联系方式迅速解决了问题。
  “现在大家有问题都会第一时间找到我,这是大家对我们党员微格长的认可。”钟德安一边笑着说一边翻着他手中的民情日记本,这个本子里不仅仅有每家每户的走访情况,还有他长期工作中发现的家政服务、水电维修等靠谱师傅的联系方式,每次回访他都要认真了解师傅的维修价格和维修质量。
  近年来,清江浦区深入开展治理体系优化提升、“精网微格”网格提质等10项行动,出台《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工作方案》,按照50—100户为一个基本单元的标准,将全区114个村居、554个综合网格,细分为2085个微网格,组建网格党支部633个,推动村居书记和主任“一肩挑”、“两委”成员和网格员“一肩挑”、微网格长和楼栋党小组长“一肩挑”,实现“村居+网格+微网格”三级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深度融合,实现基层组织体系和基层治理体系无缝衔接,确保“一个声音喊到底”。
  通过进一步划小治理单元,实现了服务供给和居民需求的精准高效对接,解决了过去治理不够精细、骨干力量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邻里关系不够熟络等问题。“以前,我一个人负责500户居民,管理起来无法面面俱到。”大桥社区网格员李源介绍,现在我一个人负责10名微格长(楼栋长),由他们再按区域划分,平均每人负责50户,收集民意速度更快,解决民忧效率更高。
  建强红色物业 打通治理堵点
  “当天反映问题,物业最迟隔天就能解决,效率杠杠的。”“现在的物业不仅真干事,还不会乱收费,在这里住着很舒心。”“物业很负责,不仅维修及时,事后还会回访。”……提起现在的清浦街道海润枫景佳苑小区物业服务,小区居民们竖起大拇指连连夸赞。
  而几年前,海润枫景佳苑小区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导致楼盘烂尾,引进的物业公司不作为、乱收费,居民们整天怨声载道,是典型的脏乱差小区。针对这样的情况,港口社区组建欣港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选优配强物业管理团队,成立小区“红色物业”功能型党支部,积极推动成立“红管家”队伍,建立健全“网格化”组织构架,接待、入户走访双管齐下,广泛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成立社区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活动,点亮居民多彩生活……通过全面整治和长效管理,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物业管理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基层基础、体现治理能力,是“天大的小事”,也是“发展的要事”。近年来,清江浦区始终将“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区委组织部牵头,坚持和加强党对物业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突出问题导向,深入一线调研、座谈、走访,出台《清江浦区红色物业“六好”评价标准(试行)》,持续探索,统筹推进,形成党建统领、小区联治、问题联解、成绩联评的“一统三联”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体系。
  针对小区治理多元化难题,清江浦区坚持把“红色物业”作为加强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根据不同小区的情况,分三类推进党建引领“社区管小区”治理模式。对市场化物业小区,推进社区派驻人员与物业企业联合管理;对问题物业小区,由社区直接接管,统筹纪委监委、政法、住建以及街道联动治理;对无物业小区,依托国有平台成立物业运营管理总公司,同步成立各街道、社区参股的物业服务子公司,实行兜底管理。建立物业服务企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管理,定期发布物业服务“红黑榜”。目前,全区已成立街道和社区物业公司56家,接管问题小区29个、兜底管理无物业小区和生活大院141个,同时清退“黑榜”物业企业10家。在党员数量多、专业资质强的物业企业党组织孵化特色党建示范点6个,党建红、专业强、服务优的氛围愈发浓厚。
  凝聚“新”生力量 激活治理末梢
  在淮海街道交通社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里,一场“风雪无畏 温暖随行”志愿服务活动将区商务局、社区和新就业群体代表凝聚在一起,共话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的工作生活诉求。“新就业群体具有一线流动、走街串巷、熟悉社情民意的天然优势,社区聘请他们中的党员担任基层治理‘红色信息员’,在他们送货时顺便搜集一些小区安全隐患、食品安全等信息,进一步提升我们社区治理的效率。”社区党委书记蒋晓松说。
  作为淮安市的中心城区核心区,清江浦区有新就业群体2万余人,是推动经济增长、就业创业、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清江浦区紧紧围绕新就业群体需求,把做好服务、落实关怀与基层阵地建设结合起来,先后建成150余个“E骑先锋·温馨驿站”和全市首个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系列关爱行动,凝聚新就业群体力量,引导新就业群体特别是其中的流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基层治理,让他们由城市治理的“服务对象”变身“治理力量”。
  依托温馨驿站,清江浦区将新就业群体纳入社区兼职网格员队伍安排专职网格员加强指导,发挥他们在社会面比较活跃、熟悉街道社区的优势,把日常发现的文明创建、交通安全等问题以及群众居民的意见建议等以“随手拍”的形式上报到信息处理平台,再由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反馈。
  为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清江浦区创建创新“清新e站”先锋服务平台,推行“实名认证+积分激励”制度,探索平台发单、新就业群体接单、常态化报单工作模式,为新就业群体党员提供专属“积分账户”,引导各温馨驿站共享优惠折扣、兑换实物奖励,建立“社区报到、参与服务、获取积分、引导激励”的闭环运行机制,引领和凝聚新就业群体发挥更大作用。
  从“一条线”到“一股绳”、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局外人”到“主人翁”……如今,在清江浦区,越来越多的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红色物业、新就业群体等积极主动参与到城市社区基层治理中,在互动、互助、互促的背景下实现基层治理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体系,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