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小区,有这样一群守护者
2021-08-11 17:00:00  来源:南京日报

  “我老伴头发晕,手脚发抖……”

  “我该怎么办?”
  “现在有车能送我们去医院吗?”
  “……我们很害怕。”
  “大爷别急,有我在!”
  ……
  7月29日凌晨2点,建邺区莫愁湖街道凤栖苑社区服务中心靠里的一间会议室还在亮着灯。社区网格员张洁的手机里,传来一阵急促、沙哑的男性声音,像雨点般迸出一串问题。电话那头很嘈杂,还有阿婆隐约的哭声。至今,张洁已经两次接到大爷的求助电话,然后紧急行动起来。
 
  张洁在接听封控小区居民的求助电话,了解他们的医疗需求。
  “说不害怕是假的,但工作得有人做!”
  张洁是莫愁湖街道凤栖苑社区的网格员,7月27日上午9点左右,临时接到封控小区“急需援手”的通知。正在社区医院忙着核酸检测的她不假思索地回复:“算我一个”。说起报名,她直言:“相当仓促,毫无准备。”就连行李都是爱人下班后送来的。张洁说,这是她第二次参加“社区防疫”,爱人很理解也支持,倒是两个女儿听说妈妈要去和“病毒战斗”很担心。大女儿在视频通话里含泪看着妈妈,小女儿则抢过手机哇哇直哭:“妈妈,你一定要注意安全!”
  
  凤栖苑小区是由莫愁湖街道两个老旧小区合并而成,整个封控区共有93个单元,2787人。封控小区一共5个网格员,每天要搜集2787个居民的需求,协助隔离人员解决生活问题,与志愿者协同做好服务。面对这样的工作,“说不害怕是假的,但工作还是要有人做,自己要做好防护工作。”张洁笑笑,“住户开始对小区封控部署不太理解,但看到我们网格员来了,都安心了。”
  封控小区“医疗小分队”24小时在线
   凤栖苑小区有个特点,住户基数大,而且构成复杂,其中不乏有基础病的居民,孕妇以及独居老人。社区书记张娟梳理后发现,就医、买药,渠道怎么打通,是张娟急需解决的难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张娟说,一天后,封控区的“医疗疾控组”就火速上线了,张洁作为一员,主动承担起解决特殊医疗需求的任务。
  来电大爷的老伴成了张洁接待的第一个“医疗需求”人员。“接到电话后,我们紧急联系了疾控中心,第一时间送往南京市第一医院治疗。老人家好转后,再一路护送老夫妻俩回到家中。”张洁忙完回到社区办公室时,天都快亮了。当天下午三点,张洁再次接到了大爷的电话,依然是急促的呼救、相似的症状!张洁果断联系疾控中心,专车陪同老夫妻俩再赴医院。
 
     本子上详细记录了封控小区居民的购药需求。
  “我们已经帮助近20位居民进行医疗转运。”张洁说,她是就医通关的第一道,需要第一时间记录居民的就诊需求,分类汇总报告,在通过区疾控中心转运组联系定点医疗机构的支持以及转运车辆。电话和微信需要做到24小时无休。
  小区还有两位特殊的住户:他们都是尿毒症患者,需要每周三次定时定点完成血透。问题汇总到张洁手上,很快得到了解决——在建邺区疾控中心的协调下,患者由专用转运车每周三次接到医院再送回,确保血透不断档。
  这里的“云门诊”很高效
  与病毒的战斗,保障要又快又到位。在凤栖苑社区,就医通道建立以来也在不断调整提升效率。
 
    张洁和伙伴来到药店,帮封控小区里的居民买药。
  除了张洁,凤栖苑社区党委副书记高李秀也是“医疗小分队”成员之一,她向来心细,所以“买药代购员”的角色由她承担。正因如此,采访高李秀很不容易,因为她太忙了,半小时的采访,要趁着她要出门买药的间隙,分三次完成。每次聊不到几分钟,她就要匆忙返回电话前,记录居民的求医需求,再联络药房、门诊,完成后续操作。
 
     买好的药品通过志愿者送进封控小区里。
  “有个带状疱疹的住户需要治疗 !”高李秀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告了具体情况,张娟主动联系上社区附近的泰乐城国医堂,医生当即对住户开展远程视频问诊,同步指导治疗,患者的病情很快好转。
  多次突发情况,让张娟和高李秀意识到,小区的医疗需求很大,最好有专业医疗机构进驻,还要有几个前提:专业、便利还要是公益的。沟通后,国医堂非常支持,当天“云门诊”就上线了。专业医生组成专班进行微信视频问诊,依据病情开具处方。
  从分级诊疗到护送转运,从代购药品到开通“云问诊”,多方联动下,这个封控小区的就医通道越发完善和高效。
  
    封控小区的“医疗小分队”每天24小时在线,解决居民们的医疗需求。
  说着,凤栖苑“医疗小分队”的热线电话又响了,高李秀催着记者结束采访:“我要去买药了,住户的需求不能耽误。”说完就消失在人群中。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