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果爱你,决不象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红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舒婷的《致橡树》以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描写了木棉与橡树的爱情,木棉试与橡树比肩而立,同甘共苦、冷暖相依的理想的爱情观正是新时代女性对待爱情、婚姻、事业所应有的自立自强、自尊自重的形象。作者所要表达的爱情的坚贞是把对方的信念和理想纳入自己的爱情怀抱,站在同一阵地,有着同一种生活信念。再次读这首诗我不由得想起了战友、公安同事---秦淮分局红花派出所龙翔雅苑小区社区民警赵侠,她对待爱情、婚姻、事业的态度正如诗人笔下的木棉树。
跟赵侠夫妇认识快二十年了,而认识赵侠是在军转干部培训班上,她小小的个子,白净的皮肤,大大的眼睛,显得十分清秀,却又腼腆,眉目中有股淡淡的忧愁,给人以怯怯的感觉。相处熟了,知道她是山西人,转业前是山西某部队医院护士,爱人汪朝晖是同科医生。蜜月刚过小汪接到了解放军第二军医大研究生入学通知书,两人异地交流靠的书信,信中两个年轻人他们就家国情怀、英雄情结有了共识,共同的信仰,相同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让两人无话不谈,鸿雁传书拉近了彼此距离。这些信件至今赵侠都保存着,闲暇时候翻翻,别样情愫荡漾在心头。小汪毕业后分配到南京某部队医院做医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为了爱情赵侠背井离乡转业到了南京,成了秦淮分局红山派出所龙翔雅苑小区社区民警,和丈夫结束“牛郎织女”般的分居生活。
有烟火气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接地气的生活才是真实生活,部队给小两口分了一间二十平方米的长条形房间,厕所、厨房公用,厨房就在过道,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小家,赵侠是十二分的用心,心灵手巧的她用蕾丝窗帘把这个房间隔成客厅,饭厅,卧室,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对于两个相爱的人来说,有情水自饱,能生活在一起,再艰苦的环境也能折射出诗意生活的,赵侠喜欢鲜花,小汪从医院回家路上总会买上一束百合或者康乃馨,插在餐桌上的花瓶里,让平平淡淡、一瓢一饮变得那么温馨美好。
军嫂和警察双重身份,让赵侠对爱情、幸福、担当、奉献的理解有些与众不同。在部队营区生活了很多年,她见了太多离别情,相思情,懂得了珍惜和感恩。军人军嫂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在平平淡淡的生活里,油盐酱醋茶里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思念、等待、坚守、团聚正是军人爱情生长的地方。在爱情里她愿做丈夫近旁一株木棉,以树的形象和他站在一起,一起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红霓。在相聚相守日子里,她与丈夫汪朝晖又有过两次别离。
一
第一次别离
第一次别离是2004年汪朝晖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汪朝晖是个书卷气十足的军医,有着浓厚的英雄情结和家国情怀,他主动报名参加维和医疗队,虽然儿子刚满两岁,但深知丈夫脾气和秉性的赵侠依旧积极支持丈夫,她用娇小柔弱身躯撑起这个家,细心照顾孩子和公婆。而且,2003年赵侠转业第二年接手秦淮分局红花派出所龙翔雅苑小区社区民警工作,当了一名社区民警。相比公安院校科班出身的民警,军转干部的她在公安业务有不少短板,要胜任社区民警工作,就得练好补好多课,苦练基本功。刚管社区,对群众工作不熟悉,摸不到窍门,有时间她就泡在社区,熟悉业务。巡逻,化解纠纷,摸排访查,服务群众,虽然琐碎不起眼,却是平安建设的细胞。矛盾调解工作是练就社区民警的基本功最好方法,很多时候,她面对的是一地鸡毛难缠些鸡毛蒜皮的家庭纠纷,乱麻一样的家庭积怨, 自己有荆棘丛生的困惑,有找不到钥匙打不开心锁的烦恼,但是她深知优秀的社区民警应该是理性平和的,不急不躁的。于是,在矛盾调解过程中赵侠善于注意倾听,在倾听中表达,在表达中引导,在引导中化解。在一些看似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每遇到难解的问题,没有回旋余地,在赵侠看来,只要用心用情就能化解,只有这样坚持,就会有转机。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她迅速从一个军转干部成功蜕变为小区里左右逢源的一家之长,凭借着女性特有的细致与亲和力,她用看似单薄的肩膀撑起整个小区的安防,用真诚善意的微笑走进了百姓的心里,赢得了辖区居民的信任与社区居委会的支持。社区在她积极管理下工作取得实效,辖区发案率明显下降,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上升。
家里家外一把好手,因为是山西人,赵侠做的一手好面食,包饺子,刀削面,各种面条她都会做,汪朝晖喜欢吃面食,出门的饺子,接风的面。临别前她做了满满一桌各式各样饺子,真心希望早日能吃上接风的面。夫妻两人约定每半个月联系一下,04年还没有手机,通讯工具不发达。唯一能联系的方式就是上网,QQ聊天。由于家离派出所比较远,为了节省路途上往返的时间,平衡好工作和照顾好孩子之间的关系,赵侠在派出所旁边的小区里租了个两室一厅的房子,都说带孩子和种地一样辛苦,赵侠怕婆母吃不消,累坏身体。中午休息的时候从所里打好饭菜带回家,让婆母吃,自己接手带孩子,让婆母歇息一会儿。晚上所里有清查任务,自己也能及时赶到所里值班。思念、等待、坚守过程中,赵侠她无时无刻牵挂着在非洲维和的丈夫,希望能及时得到他的平安信息和准确的位置。每天的新闻联播赵侠是必看的。小区附近有家网吧,赵侠和丈夫约定报平安的时间段,晚上她抱着孩子早早等在网吧,等汪朝晖报平安的消息。有一天晚上在约定时间段内她又抱着孩子到了网吧,等了又等,汪朝晖的qq头像一直没有闪烁,外面刮起了大风,下起了雨。老板知关切的说:“外面刮大风了,可能过一会儿雨会下大,你先跟孩子回去吧,害怕孩子路上会着凉。也许你丈夫那边有事情耽搁了,改日再来网吧与他联系”。赵侠抱着孩子回家了,把孩子哄睡着了,她左思右想,还是放心不下丈夫,又赶到网吧,到了网吧时候老板正好要关门,老板看到赵侠直摇头,说:“姑娘,你心思太重,怪不得这么瘦弱呢。好吧,我陪着你再等等”。深夜一点多钟,熟悉的头像又闪烁起来,悬在赵侠心里那块大石头终于落下来了,对于相爱的人来说,彼此是有感应的,丈夫因为有急救任务去了离营区几十里外的地方救助非洲当地人,怕赵侠担心任务结束后他连夜赶回营区……
二
第二次别离
第二次别离,是2020年2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汪朝晖、赵侠夫妻俩主动请缨,“逆行”而上,积极参战。作为一名曾经参加过维和任务的解放军军医,在武汉疫情发生后,汪朝晖第一时间写下了请战书。“我有过维和实战经历,我上。”2020年2月2日,当汪朝晖远赴武汉火神山医院参与医疗支援时,赵侠在南京疫情防控阻击战早在除夕夜就已经打响。这次别离和第一次别离最不同的是,第一别离是汪朝晖去非洲维和,赵侠在后方守候,照顾好家人,等待汪朝晖凯旋,第二次别离他们彼此身份是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人民狙击战中战士,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汪朝晖在武汉火神院救治重症病人,与病魔争分夺秒抢救生命;赵侠在社区防疫战场冲锋陷阵,带领社区巾帼战斗小分队用铁脚板丈量社区,日夜奋战在防疫第一线。
为了支持和鼓励丈夫,她在汪朝晖出征后,立即在微信里深情地写道“2004年你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2020年2月2日,你出征武汉抗击疫情。我们各自坚守,彼此珍重安好,待到芬芳烂漫时,你凯旋归来,如凤凰还巢。”这条微信,既激励了丈夫,也感动了朋友圈里的所有人。
三
从2003年赵侠接手红花派出所龙翔雅苑小区开始,弹指一挥,便已过去十七年,她对待工作和爱情是一个态度,挚爱,长情,奉献、担当。她不忘从警初心,本着社区无小事的态度,不断的学习、实践、提高,成长为一名优秀走街串户,巧解疑难的“片警”,把邻里纠纷小事处理好就是水平,把最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专家。她凭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赢得了小区居民的信任,居民有事最先想到的都是她。赵侠只要一进小区的大门,无论是遛弯散步的大爷大妈,还是那凑堆嬉闹的胖小子二妮子都拉着她有说不完的悄悄话,谁家里有个事儿也愿意找她给出出主意。赵侠值班的时候,总会有一个70多岁的老大爷隔三差五的到值班室找她。老大爷总是笑眯眯的捧着很多杂志献宝似的拿给赵侠看,俩人你一句我一句的乐呵呵的聊上半天也不嫌烦。
木棉花是英雄花。木棉越是历经寒冬,花开的越是娇艳,赵侠像红木棉一样,困难越多能迸发出坚毅的力量。“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基层派出所社区民警工作难度的写照,如何高效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同时,提高社区综合综合治理水平,在全省公安机关学习“枫桥经验”,争创“枫桥式派出所”,争当“李树干式派出所民警”活动中 ,她借鉴李树干的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找准定位,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敏锐感知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真正融入群众、植根群众。赵侠经常带领网格员、楼长一道对辖区每户居民信息进行核实,通过一家一户的摸排走访登记,对辖区居民家庭有了更直观认识,真正做到辖区居民底数清,情况明,管理到位,让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大幅度上升。此外在工作中加强对社区网格员、楼长进行信息采集的业务培训,把基层社区网格和公安派出所警格有机融合,从而找到解决基层社区社会治理的最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基础管控、治安维稳等工作信息多领域对接工作既发挥了网格员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又大大提高了辖区派出所信息情报动态化更新的速度和效率。
四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同为生命安全的守护者,在打好疫情防控人民阻击战中,社区里里外外都是赵侠忙碌的身影,赵侠和社区干部、网络员、组成的1(赵侠)+1(社区干部和网格员)+1(卫生防疫人员)+(楼道长+志愿者)工作闭环, 她带领这支战役小分队用“铁脚板”丈量社区,日夜奋战在防疫第一线,对疫情防控期间各类风险患者进行源头排查,不敢有任何懈怠, 不留死角、不出纰漏。医院、菜市场、小区门岗、门面房、网格里、居民家中都能发现她们的身影,她们每天既要忙着卡口监测体温,又要挨家挨户上门核查外地返宁信息,又要为出行不便的居民取药,她们紧盯社区最基层防控单元,严格把好入口防控,精准管控,群防群控三个关口, 把防控工作做实,做细,发现小区有外地回宁人员,发现一例,上门一例,工作一例,隔离一例,建档一例。赵侠带领这支战役小分队,不怕危险,不计安危,始终冲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以无私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倾注着自己全部热情和精力,织密疫情的基层防线。年夜饭后,赵侠突然接到社区反映,说有一对从重点地区返宁的父女,其中孩子发烧了。就赶紧与孩子父亲取得了联系,劝说他赶紧带孩子去最近的医院就诊。随后她就赶到了社区和工作人员商量这对父女在南京其他亲戚们的隔离工作。得知他们还有6名亲戚,其中有一位老人开始还不愿配合居家隔离。经过多次上门劝说后,终于做通了工作。
“赵警官,我们这栋楼好像有外地返宁人员,不知道有没有到你那儿去登记,你掌握不掌握他的情况。”在居民群里收到各类线索举报和咨询,她都逐一浏览回复。由于长时间对着手机,眼睛时常感到干涩不适,每当这时,总是滴两滴眼药水,继续工作,生怕一时疏忽会遗漏重要信息。“在疫情防控战中,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我们要想办法让居民参与进来,大家一起来防控”。社区工作是疫情防控的前线也是基础,容不得半点马虎。在电话、微信确认的同时,赵侠连续多日开展实地摸底排查工作。有时候一排查起来就是很长时间,即使遇到雨水天气每天也频繁去疑似病人的住家,隔离人员家里,初春的晚上又些凉,赵侠带着社区社工走在小区路上,无论走到那个岗亭处,门卫、保安总是站的笔直,恭恭敬敬给赵警官敬个礼,表达整个小区居民和所有物业人员对她的敬意。群众心里有杆秤,社区民警有没有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在困难面前有没有冲在最前面,人民群众心里最清楚。
五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中年人的婚姻是平淡、朴素又波澜不惊的,但这平静、安宁的生活又是很多战疫防疫人所向往,所渴望回的家,“有人享受岁月静好,也总有人要负重前行。”赵侠和她老公二人共同目标就是打赢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的狙击战。丈夫可以早些凯旋,共同陪伴儿子完成人生的第一次大考。木棉花的花语是珍惜身边的人和身边的幸福。这对经过两次生死和危险考验的夫妇,经历过别离、相思、坚守、等待考验的夫妇更珍惜对方和简单却又幸福的过往,当爱人汪朝晖冒着随时可能被感染,随时会有牺牲的危险,义无反顾、毅然决然逆行,共同的信仰和家国情怀,当国家有难的时候,赵侠作为战友,爱人,以木棉树的形象,紧紧站立在爱人身旁支持他,每当赵侠从武汉前线传来的视频中看到汪朝晖结束战斗时候汗水浸透防护服,他拖着疲惫的身躯,脱下厚厚的防护装备的模样,看到颈椎、面部勒痕道道、伤痕斑斑,每次看到那一道道“天使的印记”,回想着爱人承受着身体负荷的极限顽强奋战的身影,赵侠的眼泪忍不住流下来。但她知道心疼只能放在心里,所有的苦和痛一定要扛在自己身上,给爱人的永远是最灿烂的笑容和最乐观的语气,由于汪朝晖工作起来是没日没夜,没有准确休息时间,为了让爱人能多睡几分钟,夫妻二人通话时间很短,赵侠唯一叮嘱的是按时吃降压药,有时间多休息。我和儿子家里老人都很好,千万不要挂念。
这几个月以来在社区忙里忙外,赵侠每天心里暖洋洋的,鼻头有股说不出酸酸的感觉。每天下社区,一进小区就能遇到熟悉的,不熟悉的居民围上来打招呼,他们侧面了解到赵侠爱人去武汉支援,儿子正面临高考冲刺,都关切地说:“赵警官,你真不容易,一定要保重好身体。”一个个上来嘘寒问暖,又是让赵侠穿隔离服,又是让赵侠结束任务勤洗手,赵侠心里暖洋洋的,平时春风化雨,点点滴滴的基础工作让自己在小区居民心中有一席之地。
深夜拖着疲倦的双腿回到家中的赵侠,看着懂事的儿子给自己准备的小点心和牛奶,留言的字条上写着:“妈妈,照顾好身体,别忘了喝牛奶。”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下来,这孩子不知啥时候一下子长大了,知道心疼爸爸妈妈了,尤其是知道爸爸逆行去武汉火神山医院救助病人,妈妈奋战在防控第一线,他内心深处无比自豪,在作文里写到:“我热爱我的祖国,我要以爸爸妈妈为榜样,做一名有家国情怀,有奉献精神的共青团员”。望着熟睡的儿子旸旸赵侠满是歉疚,再过几个月他就要高考,本应该利用好学校寒假时间多为他鼓劲,多在他身边守候,可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赵侠毅然决然选择了投身防疫第一线,用爱和担当彰显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大爱情怀。
写在最后
四月红艳艳的木棉花争先绽放,像一片片火红的云霞,经过艰苦努力,全国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但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社区仍然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重要防线。赵侠带领她的防疫小分队发扬连续作战作风,抓细抓实防控各项工作,她们不惧风险,团结奋战,冲锋在前,形成了联群防群控的强大力量,防控第一线的社区有无数像赵侠一样的女警,她们是最普通又平凡的共产党员,是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的主力军,她们像一株株扎根基层的木棉,守护着社区的安宁,用青春、热血、汗水铸就平安幸福的社区治安环境,她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朱晓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