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是社会和谐之本。江苏邳州市政法系统围绕和谐幸福民生目标,探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道路,启动“红网格”建设工程,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社区网格员队伍建设,把“听群众说、向群众讲、带群众干、让群众享”工作法落到实处,进一步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一大批社区网格员成为社会“最可爱的人”。
手持扬声器 抗疫上前方
车夫山镇富山湾小区网格员武娜,是一双儿女的母亲,她连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夜之间,竟像电影明星一样着实体验了一次“网红”的感觉。
那是2020年大年初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异常严格的防控规定,让这个洋溢着浓厚年味的山村小镇,一下子安静下来,生活停摆,时间停顿,一切都改变了节奏。作为小区网格员,她似乎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每天的心思就是让更多的居民在疫情下能够做到勤洗手,多通风,少出门,不聚集,出门戴口罩。这些平常看起来小得不能再小的“琐事”,但她总会以最大的热情去做。
“大爷出来倒垃圾,请把口罩带上。”“嫂子,你又出来逛什么?请抓紧回到家里去。”“你不是本小区的居民,不许进入!”“不行,就是不行!”武娜手持扬声器,戴着红袖章,走到哪里就喊到哪里。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当时是从哪里来的勇气和力量。她后来回想起来说:“我当时的样子,肯定够吓人的,连嗓子都哑了。”不知道是谁用手机拍下了她当时的“样子”,以“手持扬声器,抗疫走四方”为题,发到网上,意想不到点赞量突破八万,一时间,武娜成了镇上乃至全市疫情防控一线的“英雄”。
疫情发生以后,为了让群众更好地居家隔离,车辐山镇开设了跑腿热线,24小时接单为群众提供代购和“跑腿”服务,吴娜就是其中之一的“跑腿员”。她所包挂的富山湾小区居民的米面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和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达8万多元,都是她一人联系,又风雨无阻送到小区门口。小区居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齐声夸赞武娜是个热心的“女汉子”。有人问她苦不苦,累不累,她只是微笑地回答:“在那种情况下,我根本来不及想那么多,只知道我被需要,只知道我要勇向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武娜从来没有见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中,我们的人民是这样的团结,是这样的众志成城。居民们由不理解到理解,由理解到支持,她每一天都在感动中度过。武娜清楚记得,在小区封闭第二个14天时,有位老人给他重孙送吃的,因为疫情紧张,没有让他进小区。看到老人失望的表情和远去的背影,武娜心里酸酸的。第二次,老人又来了,知道小区不让进,老人把菜和吃的放下就想走。这时武娜情不自禁地连忙喊住:“大爷,你等一会,我给打电话,把你重孙带出来,让你看一眼。”见面那一刻,老人却远远地看着,不停地摆手说:“别,别过来,我这就走。”孩子深情地喊了一声:“老太!”在场的人眼睛都湿润了……
百炼钢也有绕指柔。武娜作为儿女之母,父母之爱,多么想在春节期间儿女绕膝、笑声萦怀!但疫情防控大局不允许,使命和担当督促她唯有坚强、再坚强。疫情一开始,她就早早地把儿女托付给哥嫂照顾,自己和丈夫坚守工作第一线。“妈妈,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家?我想你了。”每次面对手机视频中儿子盈盈的泪眼和渴望的神情,武娜总是极力控制住泪水,只能佯装笑脸,一次次地敷衍儿子:“再过两天妈就回去了,听话,孩子。”只是没想到,这“两天”竟坚持了30多天。
对儿女想念的泪水武娜控制住了,但在疫情期间还是有没能控制得住的时刻。那是2020年3月的一天晚上,疫情进入紧急状态,富山湾小区所有居民用自己的力量为小区加油,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每家每户都把窗户打开,把手机灯光打开,武娜提着音响,在小区来回走动着,带领大家共同唱起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高亢激昂的国歌声,在富山湾小区的上空回荡。那一刻,武娜终于控制不住如潮的激情,热泪夺眶而出:我们的富山湾真好!
网格,就是我的阵地
网格员的工作平凡而琐碎,每天网格巡查,入户走访,采集信息,调解矛盾,这些看不起眼的工作,运河街道徐口村网格员马春莲都用心去做。去年夏天,连降暴雨,很多村民家中积水,别人都往家走,马春莲却冒雨一家家排查。她一方面通过手持终端上传信息,一面联系其他村干部帮助村民排水。晚上刮起大风,她忽然想起空巢老人吕玉琴,不但独自居住,还三面环水。马春莲马上联系老人的儿媳妇,一起说服老人搬到儿媳妇家去住。经过再三的做工作,老人勉强同意。果不然,夜里狂风暴雨,老人的房子被淹进水里。老人含泪夸马春莲:“孩子,你是个好人。”
新冠疫情爆发前夕,马春莲参加扫黑除恶巡逻时,不慎崴伤了脚,造成了骨折。没过几天,又因骑车不慎,右脚又摔成骨折。按照医生的叮嘱,马春莲只好打上石膏,在家卧床休息。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和繁重紧迫的防控工作,一刻也闲不住的马春莲哪能坐得住?
1月21日,徐口村党支部召开紧急会议,按照上级工作部署,立即安排人员分工,落实责任:路口设卡、防疫宣传、人员排查、信息收集、上传下达等等,每个人身上都压上沉甸甸的担子,唯独没有给马春莲安排工作。马春莲从村群里看到消息后,一下急了!她立即给村书记曹五打电话:“曹书记,村干部都上了疫情第一线,怎么没有通知我?”没等书记回答,马春莲就连珠炮似地说:“这次疫情防控是习总书记亲自部署和领导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网格员首当其冲。网格,就是我们的阵地,我是共产党员,决不能缺席!虽然我的脚不能走,但我手能写,嘴能讲,干我所能干的事情。你要是不答应我,乡亲乡邻不笑话我吗?”
村书记拗不过她,只好答应他的要求。马春莲为减轻其他村干部的负担,把能干的活都揽下来了。她每天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撰写广播稿,通过村里的“大喇叭”和微信群,一遍又一遍地宣传防控公告、疫情防控知识,发出健康提示和就医指南,提高村民防范意识。同时,她还耐心做好回乡居家隔离人员的心理疏导、志愿者报告登记、消毒物资入库发放等工作。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做起来需要十分的细致和耐心。马春莲怀着一腔热情,拄着一双铁拐,像打冲锋一样,把项项工作干得有板有眼、风生水起。
丈夫薛家良被妻子的精神所感动,也穿上“红马甲”,加入志愿者队伍中来。除一天两次接送马春莲外,守卡、登记、消毒、打扫卫生,样样争着干,吃住在岗上,并当着大家的面,向妻子写下“抗疫不结束,决不当逃兵”的“军令状”。
连续20多天,马春莲每天拄着双拐坚守岗位,每当疲惫地回到家中,看到婆婆为她准备的她平时爱吃的饭菜,她累得也难以下咽。她借着手机的灯光,看见床上熟睡的儿子和掉落在地上的被子,不由一阵愧疚。有人同情地问起她:“春莲,你这么受难到底图个啥呢?”马春莲异常冷静地说:“当初入党的时候我就考虑到了,随时听从党的召唤。我不能失信当初的誓言。”
负重前行 助人为本
邳城镇坡里村网格员汤可芳的家庭是不幸的,她结婚不久,一次意外事故夺去了丈夫年轻的生命,留下还未出生的孩子和久病年迈的公公。在沉重打击和封建观念面前,汤可芳选择了自主和坚强,用她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沉重的家庭负担,风雨兼程、直面人生。她不但把儿子培养长大成人,送入部队当兵,20年如一日照顾截瘫的公公,还把村委会副主任和网格员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汤可芳自2018年由村副主任兼网格员工作以来,坚守“助人为本”的信条,把村委会、妇联和网格员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忠实履行“我是网格员,有事我帮办”的诺言。她担任网格员不久,在采集信息工作时,发现本村走失长达19年之久的精神障碍老人赵佰兰,在新沂市新店镇有其线索,便立即上报市网格中心。网格中心通过大数据户口核实方式,迅速确认了赵佰兰的身份。经过一番沟通,汤可芳与赵佰兰的家人取得了联系,随后,她带着赵佰兰的家人驱车前往新店镇派出所,将赵佰兰顺利接回家。这件事通过当地媒体宣传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
汤可芳做好事,数年如一日,她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有李氏一家,全家五口人,四口残疾,李氏本人已90高龄,也重病在身,无人照顾。汤可芳没有多想,主动承担起这个家庭洗衣、做饭的繁重家务,连为老人更换尿不湿这种脏活也包揽了下来,一干就是数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被传为佳话。人们还记得,有一次,汤可芳在走访空巢老人时,正碰上彭怀振老人在家中煤气中毒,她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同时采取现场急救措施。老人由于抢救及时,得以脱离生命危险。村里人说:“是汤可芳给了老人第二次生命。”
疫情防控期间,又要忙工作,又要照顾好双腿高位截肢的公公,汤可芳在两难之间,只好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她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先给老人做好一天吃的饭菜,然后去替换村里值班人员吃饭。她不定时地开着宣传车,到全村各个路口宣传防控知识。有时候,忙得一天都回不了家,顾不得按时吃饭。她不但带领志愿者严防死守各个路段,还带领保洁员每天打一次消毒液,打扫村庄环境卫生,忙到夜里十一二点钟是经常的事。30多天下来,汤可芳又黑又瘦,变成另一个人。
村民们心疼地说:“可芳,你这一辈子真不容易。一个女同志,又忙家又忙外,这样拼命会累倒的。”汤可芳只是微微一笑:“谁叫咱是共产党员的。是党员就要站得直,立得正,在人命关天的时候冲在前。”(王秀 张可春 曹朋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