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网

省直网站
长安网群

建强“大数据” 建实网格化 建好“铁脚板” “最南京”秦淮全面提升新时代基层治理水平

发布时间: 2021-11-21 文章来源: 新华日报 作者:

 

  128项事项“就近可办”,93项事项“一网通办”,82项事项“一区通办”。今年以来,南京市秦淮区开展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筹备建设,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为基础,建强“大数据”打造社会治理最强大脑,建实“网格化”推动问题处置直达末梢,建好“铁脚板”确保党群始终血肉相连,全面提升全区维护社会稳定、守护公共安全、便捷民生服务三大社会发展领域工作水平,打牢平安秦淮建设基础,助力秦淮“特而精、最南京、高质量、现代化”全面发展。

  “大数据”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数字化转型
  “一朵云” “一平台”,秦淮区委、区政府以数据治理实效促进智慧型政府建设,以高超“精准画像”能力实时感知全区社会发展态势。投资3000万元建设秦淮数据中心,接入数据121类206万条,让“巧妇”做“有米之炊”。以网格为单元,按照统一规则管理,实现数据资源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减轻基层数据采集负担。升级网格化应用平台建设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集党建引领、公共安全、产业经济、民生保障、行政审批、网格治理、综合执法、智慧水务、生态环保、指挥调度10个专题模块,提升各部门智能应用便捷性和统一性。
  立足“精准出击”,综合指挥平台通过政务视频资源和多部门汇聚数据,根据特定场景需求设计AI智能分析,借助人工智能辅助研判,开展各类事件和执法案件常态监测预警。搭建“群体性事件预警”和“社会面安全隐患预警”两类场景,促进敏感事、重点人的提前介入和干预。搭建“消防隐患预警提醒”场景,强化属地和责任部门隐患整治及销账处置监管。形成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在重大活动保障和疫情防控工作中,及时让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掌握各部门、各属地落实工作情况,协同部门、属地信息共享、工作互补,提升整体联动工作质效。
  充分利用市级综治视频系统,实现市、区、街道三级组会能力,促进工作部署扁平化、高保真。将全区“雪亮工程”按属地接入街道级中心,实现多地同步实景化调度。实现对单一执法事项直接推送至相应部门进行处置,对跨部门、跨区域的复杂行政执法事项进行统一调度,积极推动综合执法事项实现“三跨一监督”。为全区综合网格员和专属网格员统一配备网格终端,开发社会治理微信小程序,依托“秦淮E员”建立社会治理线上参与“一门户”。
  网格调度信息化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专业化、多元化转型
  “一张网”“一体系”。秦淮区委、区政府提出整体性政府建设,打造一体化联动指挥模式,以高度“动作协调”能力,合力解决各类矛盾、问题。
  赋权赋能,让基层“看得见、管得了”。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下沉到基层,形成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用、钱往基层花、劲往基层使的良好局面。把“网格”打造成采集信息、发现风险的第一感知触角,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的第一前沿阵地,便民利民、解决问题的第一服务窗口。建立“网格巡查发现问题、区街平台处理问题、综合执法解决问题、考核机制跟踪问题”的网格事件流转模式,消除网格员上报问题顾虑,切实反映实际问题。制定网格工作任务清单,加强网格员信息采集、常态巡查、问题发现、便民服务等职责,将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回应群众诉求等工作。
  因利制权,做优协作,实现“一中心”指挥全域。在决策层面,以信息化手段联通各部门决策中心,对问题进行整体性研判,最优化决策。处置层面,在区中心根据汇总信息和应用场景辅助,根据全区资源,代表区委、区政府对问题制定相应处置措施和配套工作等工作指令。以网格事件办理为主轴,以网格为单元,加强对重点领域、专项工作、薄弱问题的巡查、处置力度,提高问题发现率和解决率。协调组织网格挂包力量按需开展网格联合巡查,及时上报社区网格内无法自行解决的各类事件、隐患问题,客观评价上报网格事件办理情况和满意度。
  慎终如始,做强督导,实现“一把尺”评判良莠。区委政法委、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网格化服务中心)承担全区社会治理的信息归集、研判处置、指挥调度、监督考核等职责,负责指挥体系运行的监督考核,牵头协调处置区领导交办的与区指挥中心综合管理相关的其他工作。考核评价系统基于事件处置业务办理过程生成的评价数据,建立客观合理的岗位考评标准,客观真实地反映秦淮区综合治理的现状和水平,及时发现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将事件处置评价运用至区对街道、部门党建和高质量发展考评体系,实行街道考评、部门考评以及人员考评3个方面的考核。
  “铁脚板”精准化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全程化、人性化转型
  秦淮区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第一追求,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用秦淮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以“心贴心”增进“鱼水情”。
  健全“五级联动”组织架构。把加强街道社区党建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凸显主责主业,坚持“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三位一体,推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聚焦主责主业,提升统筹协调能力。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实现“支部建在网格上,党旗飘在楼栋间”。成立社区“行动党支部”,让战斗堡垒筑牢在治理的最基层。
  锤炼“领头雁”队伍。根据“双做双增”社区集成改革“做强社区”要求,每年下派区级机关年轻干部到社区担任副书记,为社区工作注入活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向小区(片区)不断延伸,打造“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将其纳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了新平台、新载体。探索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物业服务窗口合署办公,建立共建互助清单,实现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物业企业全面融入社区治理的新格局。
  安排机关部门、功能板块、区属企业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全面结对,所有区管领导干部全部进入民生工作站,变坐等群众上门反映、被动解决问题为主动走访调研、发现并解决问题。区管领导担任104个民生工作站“社区第一书记”,每年至少完成一个“第一书记项目”,每月确定一个帮建主题,并在帮带社区工作中当好基层党建指导员、社区治理协调员、民生改善服务员,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坚力量。

   
供稿:
责编:王志高
【加入收藏】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
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