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建邺区社会组织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共建共享,“一家”变“大家”
2020-10-27 17:47:00  来源:新华日报

  

    今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谋篇之年。

  收官之年要有突破之举。记者日前从建邺区委政法委获悉,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建邺区积极培育社会组织,让社会治理“一家”变“大家”,让“城市客厅”更有质感更有温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在建邺正加快构建。

  满足新需求 照亮群众笑脸

  10月24日下午3时许,建邺区双闸街道海峡云谷产业园雅集公益,几十名学员正在认真摆弄着鲜花。教授插花课程的,是雅集公益创始人黄依雨。

  雅集公益最初是一家从事茶、花、香道培训的小微文化企业。“每年房租、物业、租金等支出就将近30万,勉强收支平衡。”公司负责人黄依雨说,“公司有生存需求,社区不少女性对茶艺和插花感兴趣,我和社区‘一拍即合’,在社区帮助下注册了专业社会组织,承接区妇联的微创投项目。场地和材料有限,每堂课只能收30个学员,其实每次课都有五六十人报名。”

  “发展社会组织,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新亭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玉梅介绍,社区是一个成立仅两年多的全新社区,一方面,居民普遍高收入、高学历,需求多元;另一方面,社工人手不足,治理缺乏经验。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服务需求,社区积极培育社会组织,让社会治理“一家”变“大家”。

  “新亭实践”在建邺区不是孤例。在南苑街道,街道党工委整合驻地商会会员、街面经营户,创新成立“社会组织平安志愿者服务联盟”,引导联盟单位参与“精准治理小区”活动,正确引导商会、经营户参与矛盾纠纷调处。今年共结对帮治小区30个,帮治资金60余万元,调处涉企纠纷和民事纠纷1300件。

  建邺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分析研判基层居民迫切需求,建邺区制定详细的“菜单式”服务,大力培育各类社会组织,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使社会组织服务成为政府治理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成功引进“12349”为老服务热线和“万家帮”志愿者服务队等社会组织到网格开展助老扶困等工作,并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按照“网格居民迫切需求、精准提供专业服务”的原则,为网格居民提供周到服务。

  培育自组织 疏通“毛细血管”

  每周二下午4点,走进建邺区新亭街与邺城路交叉口的书语堂,都能听见琅琅书声。

  “我自己就喜欢读书,也吸引了社区一批志同道合的居民,2018年3月成立了书语堂社会组织。”书语堂负责人陈立说,承接区民政项目“青葵屋计划”的同时,为回馈社区,书语堂每周二下午开设绘本公益课,培养社区小朋友们的阅读习惯。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建邺区不少社会组织,都萌芽于居民兴趣爱好小组及社区活动团队。

  在江湾社区,始于2013年的“幸福市集”,让越来越多的江湾人通过“赶大集”熟识起来。熟悉的邻居依据兴趣爱好,组成了舞蹈队、跑团等十几个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组织,尤其是江豚湾湾酷跑俱乐部,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上百人,已成华东地区最具特色的社区跑团。

  “这些自组织发展壮大的同时,还‘裂变’成一个个居民志愿者团队。打通了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江湾社区党委书记董文斌介绍,2018年初南京下大雪,江豚湾湾酷跑团团长孙海发出扫雪倡议,50多个家庭组成“扫雪团”,当天上午就为南京眼清出一条通道。

  “我们社区下辖多个自治的老小区,社区很多工作都由社区合唱队里的居民骨干推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南苑街道鹭鸣苑社区社工介绍,国庆假期社区组织相关活动,合唱队等“自组织”在微信群内一招呼,大家纷纷响应。

  发展“自组织”的同时,建邺区培育社区居民“微自治”,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莫愁湖街道长虹社区“居民之家”接手小区自治管理服务后,从居民需求着手,有事大家商,针对老旧小区房屋漏水、管道改造等老大难问题,服务中心从制定维修方案、申请房屋维修金到找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居民群众全程参与、民主协商、服务跟踪,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小区补漏工程。居民上访近3年的矛盾,通过自治解决了,小区物业费缴费率也从以往的不到40%提高到90%以上。

  多方聚资源 共享“幸福建邺”

  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难点之一,是如何让社区链接到优质社会组织资源。

  “建邺区每季度向全区51个社区征集需求,统一发布,社会组织根据自身业务范围参与招投标。”建邺区民政局社会组织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建邺区已为通过公益创投进入社区的社会组织设置退出机制,社会组织立项后只能获得40%的扶持资金,运转半年由街道、社区进行中期评估,评估合格再获30%的资金,不合格必须整改,整改不合格则清退。

  建邺是南京的“城市中心”,建邺的社会治理水平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南京水平。此前建邺出台“智慧客厅”三年行动计划,创新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小区“智治”,加快推进电子政务,让老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一个案例是,建邺已开通民心通APP,为居民提供民生事项便捷查询服务,让群众在掌心里、指尖上就能办成事、办好事。

  多方聚资源,共享“幸福建邺”,截至目前,建邺全区已入驻区级培育中心的成熟型、具有行业影响的社会组织19家,其中平安类社会组织6家,主要开展项目合作、服务宣传和成果展示;初创型社会组织7家,主要为其提供团队建设、项目孵化和能力提升等支持性服务。

  “不断完善鼓励创新、支持创造、激励创业的政策措施,构建充满活力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降低社会组织创新创业门槛,促进社会组织服务的专业化、智慧化、国际化发展。”建邺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建邺将强化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完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树立崇尚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推动社会组织创新创业蔚然成风。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