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余峰:脚下沾泥土 心中有真情
2020-12-14 15:22:00

   

  王余峰,现任连云港市赣榆法院城头人民法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法官。 

  2016年担任城头法庭庭长以来,带领全庭干警立足法庭职能,围绕“司法为民 公正司法”工作主线,狠抓执法办法第一要务,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取得良好成效,“乡贤审务工作站”等多项特色工作在全省法院系统推介。在工作中,他带领全体城头法庭干警砥砺前行、开拓进取,主要质效指标位居全市法庭前列。其本人收案结案达千余件,带头办理疑难复杂案件,提炼“多听、多看、多说”的“三多调解法”,在2019年全市法院执法办案经验交流会上予以推介。因工作业绩突出,其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区人大表表”、“最美赣榆人”、“连云港市优秀法官”、“全省优秀人民法庭庭长”,2020年2月,荣立全省法院系统个人二等功。“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生活的磨难将照亮你的路。”这是王余峰一直铭记在心的座右铭。参加工作以来,他扎根基层,情系于民,始终奋战在基层第一线。王余峰常说,“解法结易,解心结难”,在每起案件中寻求“刚性”法律法规与“柔性”司法行为的完美结合,成为了他一直在路上的追求。 

   

   

  他一直奋战在基层第一线,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庭长,不论在哪个岗位,也不管任何时候,总是力求做到精益求精,恪尽职守,从不提出任何条件,也从不挑三拣四,被同事们称为是“一块放在哪里都会发光的金子”。“在你我看来鸡毛蒜皮的案子,有时却承载着当事人殷殷的期盼和全部的信念。”担任城头法庭庭长的王余峰对庭里的法官和干警们这样教导。 

  说起曾接手的一件案子,王余峰不禁叹了口气。一对夫妻的7岁儿子在村头玩耍,不慎掉入村头的水沟中,救起后抢救无效死亡。夫妻俩心中悲愤,一家子前去向村委会讨要说法,这一幕让进村普法宣讲的王余峰碰见了。跟围观的村民询问后,他便上前向双方表明了身份,劝说稳定住孩子家人的情绪后,细细听他们道出事情的原委。法理思路逐渐明晰,王余峰心中知晓这起事故村委会只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孩子的父母想索要十二万元的赔偿并不能得偿所愿,但明了失去孩子对一个家庭的打击有多大,便决定帮一帮他们。亲自跟随夫妻俩前往事故发生地勘察、拍照、取证,王余峰发现了水沟周围未设安全警示牌和护栏的有利索赔的证据,通过释法析理,做心理预设,在他的抚慰和劝说下,夫妻二人同意与村委会协调赔偿费用。在组织双方调解的现场,王余峰从法理和情理的角度,不断与村委会主任协调商议,最终其同意给予六万余元赔偿款。“钱换不来孩子的生命,但能帮到他们一点是一点吧。”他轻声说道。 

   

   

   

   

   

  王余峰常说,“解法结易,解心结难”,在每起案件中寻求“刚性”法律法规与“柔性”司法行为的完美结合,是他一直在路上的追求。在基层,情与法的结合更为紧密,乡间邻里的纠纷如果处理不好,便会引发更大的矛盾,仅靠法治,不讲情理,难以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公正是公信的基石,法官只有公正断案,才能赢得百姓的信服。他常说,“一个案例就是一张法制名片,一次判决就是一纸法制宣传单。”秉公断案时,他不乏侠骨柔肠,铁面执法时,他能洞悉人情冷暖,他让威严的法庭成为了公平正义的港湾!他用自己每天的行动诠释着对“法官”的理解以及对这个岗位的热爱。路漫漫其修远兮,他将上下而求索,用行动践行人民法官的誓言。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