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启煌:“硬汉”司法所长的“义胆柔情”
2020-11-20 15:51:00  来源:连云港市司法局
  
  

  周启煌,连云港市海州区新东司法所所长。 

  2015年10月,周启煌从部队转业到海州区司法局。作为一名军转干部,转业前是保家卫国,转业后是司法为民,在周启煌心里,变的是工作环境和平台,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不变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功夫不负有心人,周启煌很快从司法行政工作的门外汉变成了行家能手。一张张成绩单见证了五年来他为基层司法行政事业作出的努力:2016、2017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个人调解室”、“优秀人民调解员”;2018年底被司法部表彰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表现突出个人”;2019年入选第二批“江苏省金牌个人调解室”;2019年荣获连云港市“十大最美政法干警”称号,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春风化雨,巧解群众“千千结” 

  2016年3月,周启煌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个人调解工作室---“周启煌个人调解工作室”。个人调解工作室成立4年多来,周启煌成功调处了辖区内各类矛盾近200起,涉案总金额200多万,调解成功率100%,避免了7起重大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为集体和个人挽回或者避免经济损失60多万元。 

  有一次调解经历让周启煌印象深刻。某日中午刚要下班,突然办公室涌进来七八个衣着污迹的农民工模样的人。他们脸上挂着沮丧,周启煌主动和他们沟通后了解到,他们是附近工地上的民工,干活快半年了,一直没有收到一块钱的工资,听社区居民说周所长能帮忙,所以迫不及待地赶过来了。周启煌意识到这个事情一分钟也不能等。接下这起调解案件后,他几乎天天往工地跑,找负责人、找项目经理、找老板。吃了几次“闭门羹”后,他依旧没有放弃,最终多日未见的老板终于露面了,经过与老板几轮沟通,老板终于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及时发放了工资。看到农民工们拿到用汗水换来的工资时的喜悦之情,周启煌也开心地笑了。 

  真情投入,悉心帮教促矫正 

  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管控工作,是司法所重要的工作职责。社区矫正对象的家事虽然是小事,但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司法所工作的有效开展,关系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周启煌在严管社区矫正对象的同时,用一颗滚烫之心,竭尽全力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社区矫正对象孙某,因酒后交通肇事罪判处缓刑2年,妻子得知此事后,情绪非常激动,多次和孙某发生争吵,并且长期与孙某发生“冷战”,孙某的妻子作为矫正小组成员,对孙某有监管责任,但是她的“经常性争吵”行为,严重影响了孙某在矫正期间的正常生活。周启煌得知这一情况后,同社区工作人员五次前往孙某家,反复做孙某妻子的思想工作。经过他们的耐心开导和劝解,夫妻二人重归于好。 

  冲锋在前,抗疫调解“不打烊”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所有人平静的生活。面对繁重的抗疫工作,周启煌积极充当起疫情工作中矛盾调解的带头人。随着矛盾纠纷的不断出现,周启煌又把专业的调解员队伍动员了起来,在抗疫中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调解队伍的作用。 

  疫情期间,周启煌把各种临时的现场变成了调解的场所,实施“火线调解”,入户宣传时遇到了矛盾纠纷,就把入户现场变成调解室;发放物资遇到了矛盾纠纷,就把发放物资现场变成调解室;特别是在卡口执勤时,每天会遇到很多居民,发生矛盾纠纷的概率非常大,执勤的卡口就成了周启煌的流动调解室,往往一天的卡口执勤下来,人已经是口干舌燥,腰酸背痛。但再苦再累,看到抗疫工作取得了成效,看到群众满意的离去,周启煌觉得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