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烧饼黄又黄哎,黄黄烧饼慰劳忙哩!烧饼要用热火烤哎,军队要靠老百姓帮……”
近日,在古镇黄桥街巷回荡的《黄桥烧饼歌》歌声中,江苏省泰兴市人民法院黄桥人民法庭员额法官张展和书记员前往该镇翁庄村的土地流转纠纷现场。在张展看来,只有实地勘察,广泛听取意见,才能更好地化解这件涉及十余户农户切身利益的案件。
黄桥法庭位于革命老区黄桥镇,黄桥镇是新四军依靠群众、以少胜多的黄桥战役发生地。近年来,该庭大力传承红色基因,通过“铁脚板+互联网+多方联动”的方式,以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提升群众司法满意度。法庭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今年1月再次荣膺“江苏省优秀人民法庭”称号。
“网事网议”,尽量让纠纷不出“格”
“我不同意复垦沟塘,一旦复垦,就会直接影响我家农田的排水!”
“不复垦沟塘,除了让村民们继续闻臭味,还使村庄环境被扣分!”
2020年4月6日下午,一场特殊的“辩论会”在元竹镇蒋堡村村委会举行,黄桥法庭和元竹镇司法、综治信访、派出所、国土等部门组成“元事共商”评议团参加“辩论会”,网格员、村民代表一同进行评议。
原来,蒋堡村1组的黑臭沟塘长66米、宽15米,长期无水、杂草丛生,部分村民便向沟中倾倒生活垃圾。自2015年起,蒋堡村村委会打算复垦沟塘,以美化村庄环境、方便群众出行等,但屡屡遭到1组村民蒋某某的反对。
“认死理、搞拉锯战,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村里不妨开辟新沟渠,既方便蒋某某家农田排水,同时又能避免其东边自留地坎坡倒塌和积水隐患。”在前期现场勘察、了解问题症结的基础上,张展通过“矛盾各方辩论+公众评议+法官答疑+现场普法”的方式,给出了化解“两难”的妙招,让蒋某某心服口服、当场同意复垦沟塘。
其实,自2020年4月起,黄桥法庭便以元竹镇为试点,与元竹镇党委、政府共同打造乡村网格纠纷公众评议平台——“网事网议”。平台先后吸纳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成员和乡贤代表等近百人。网格内有事大家议,法官重点说法释法,其他成员重在说理论情,尽量让矛盾纠纷不出“格”。目前,共组织公众评议4次,“网事网议”工作室调解纠纷49起;与2019年比较,元竹镇诉讼案件下降26%,信访数下降30%。
一体化处理,快调快解劳动争议
“昨天下午签订的协议,到了晚上第一笔赔偿金25万元就到位了,你们中心办事效率真高!”10月28日一大早,嵇某就给黄桥法庭法官助理蒋羽婷打来电话。
2018年,嵇某的丈夫程某由泰兴一家劳务公司派遣至刚果(金)苏泰国际建筑公司打工,今年8月程某因感染新冠肺炎医治无效死亡。因无法与远在国外的公司负责人叶某取得联系,嵇某来到叶某户籍所在地黄桥镇寻找办法。
黄桥劳动争议一体化处理中心很快受理了这起劳动争议纠纷,经多次与叶某联系,并经过4次调解,于10月27日下午促成双方以70万元赔偿金达成和解协议。
2020年6月,黄桥法庭组建专业审判团队,牵头设立黄桥劳动争议一体化处理中心,由劳动人事仲裁员、司法行政人员、工会人员及特邀人民调解员等协同入驻。
围绕高效快捷解纷,劳动争议一体化处理中心既坐堂办案,又巡回办案;既进园区、进社区、进企业宣讲相关法律法规,给企业“法治体检”,又发挥司法大数据的预警作用,提前防控化解群体性等重大矛盾风险。今年1至10月,该中心成功调解劳动争议纠纷120件,诉讼量不断下降。
“云端”开庭,助力战“疫”开新局
“谢谢法官,疫情之下帮我们讨到了首期款项!”
“倪法官,真得好好谢谢你!分期偿付让我们的流动资金压力减小了,又避免我们被列入失信名单。”
日前,一起企业间的债务纠纷得以化解,原、被告双方均对法院工作点赞。
原来,7月下旬,疫情防控形势越发严峻,身在浙江绍兴的原告及其代理人到江苏有诸多不便,但又亟须拿到款项解燃眉之急。被告公司法定代表人尽管承认债务事实,但以自己刚刚接手公司且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为由,称一时无法偿还债务。
面对难题,黄桥法庭审判团队当机立断,通知原告线上开庭,并要求原告即时将证据原件邮寄到庭,而被告法定代表人则到法庭参与庭审。庭审中,主审法官倪小飞通过线上庭审方式进行审理,并主动释法调解。最终原、被告双方均作出让步,达成债务分期偿还协议。庭审结束后,被告很快就将第一期款项汇至原告账户,并主动承担案件诉讼费。
数据网上传,云上来开庭。黄桥法庭庭长陈立生介绍,自2020年以来,面对来势汹汹又时而反复的疫情,该法庭干警在参与社区防疫的同时,积极运用微信、网络、电话等手段,开起“云法庭”,进行“云调解”,快速调处一大批案件,帮助企业渡难关、稳增长。其间,他们还主动走访企业,上门了解司法需求,及时解疑释惑,帮助防范经营法律风险,并发放《企业复工复产法律问题三十问》等小册子。目前,通过线上调解、云上开庭共办案15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