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下午,省法院举行全省法院英模事迹宣讲会,五位同志用质朴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和真挚的情感,进行了精彩讲述。今天,我们刊登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顾庸的故事。
用奋斗点亮人生!
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办公室主任 顾庸
我1991年踏上藏北高原,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南疆部队最年轻的团主官,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被南疆军区表彰为“优秀团级单位党委书记”、被新疆军区授予“昆仑卫士”。那段刻骨铭心的戍边经历,把对党忠诚深深地刻入了我的灵魂、融入了我的血脉,成为我一生坚守的信仰。
2013年,我迎来了人生中的重大转折,我转业来到了法院。从部队老兵到法院新兵,面临的不仅是工作环境的变化,更是心态的调整转变。一切都需要从零起步,但,我并不畏惧。因为我深知,只要心怀忠诚与担当,任何岗位都能干出一番事业。
到法院工作的第一站是组织人事处,入职刚半年,“寻找江苏最美法官”全面启动,面对这项工作,真的是一片茫然。
但我相信,世间万事都抵不住“认真”二字。为了增进对法院和先进人物的认知,我专门购买了近百万字的《法院管理》一书,逐字逐句研读;为了掌握人物的表现手法,我找遍了全国法院宣传的重大典型事迹,加班加点学习熟悉。为了写好宣传材料,我每天晚上苦思冥想、辗转难眠。整整15天,终于把一个个零碎的片段,整合成上万字的初稿,继而打磨成2000字的定稿,视频也由好几个小时,精剪到5分零3秒。
最终,我们推荐的铜山法院郑集人民法庭原副庭长陈魏从全省28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10名“江苏最美法官”之一。
军人的“字典”里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在我心里,这是一种尊严,更是一种精神和态度。
2015年3月,全省法院举办书记员业务技能竞赛。徐州中院高度重视,专门组建参赛队。日常训练中,我把“誓夺第一”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个队员的思想和行动中。封闭训练期间,我和队员吃住在培训点,一起承受强大的竞赛压力和高强度的训练。两个月后,我们这支队伍从全省8400多名书记员中突出重围,捧回了团体和个人“双第一”的优异成绩。
竞赛结束后,我没有停下来,而是认真总结经验,将训练方法转化为培训提纲。这一做法得到了省法院领导认可,并安排我为全省法检两院新招录书记员做授课辅导。前段时间,我又为全省检察系统书记员晋级,作技能提升培训。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更要专一行。2017年2月,我被院党组安排到宣传处负责新闻舆论工作,这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面对新的岗位,我继续俯下身子学,脚踏实地干。
2017年6月28日,副院长吴沛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办公室,阅卷、整理证据材料、推敲案件细节。这是吴院长法官生涯的最后一天,是他最后一次穿上法袍、最后一次开庭、最后一次敲响法槌、最后一次裁判,为记录下这些最后一次,两天前,我就组织宣传处同志召开专题策划会,如何做好对吴院长这个最后一天全方位记录。对拍照、摄像、采访、文字、编辑、媒体联络等每一个环节的细节进行详细安排,分工协作,抓好实施。当天晚上市中院官微以《法庭,我心中的信仰》为题进行了报道,两日内阅读量过万,留言几十条,在徐州政法系统形成良好的宣传效应。次日,最高人民法院也给予了推广。
在我主持宣传处工作3年里,徐州中院连续3年被最高法院表彰为“在司法宣传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民法院”,我们的官微2次进入全国中基层法院前10强,7次进入30强,这是徐州法院宣传人的共同荣耀。
两年前,我的岗位再次调整,来到了办公室。多岗位的经历告诉我,工作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整个团队的团结奋斗。我率先从党建入手,持之以恒抓思想、抓作风、抓纪律、抓表率,以思想的引领催生支部过硬作风,以坚强的支部带动工作落实。
去年,在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5个月时间里,先后有500余人次莅临徐州法院调研指导,我们还承办了“全国法院党建工作交流推进会”,每项工作都时间紧、标准高,在办公室全体同志的齐心协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保障任务。办公室党支部被评为“优质服务红旗支部”。
针对“千头万绪”的办公室工作,为增强工作条理性,我把方方面面工作进行项目化处理,从“无规律”中探索内在规律,制定出台9个规范性文件,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工作的内在动力往往来自内心的自我确认。我对工作的定位是这样理解的:“人格在工作中锤炼,能力在工作中提高,威信在工作中树立,激情在工作中焕发。”离开工作,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平时工作中,我注重培养把收获学识、提高能力作为鼓励自己的习惯,在提高自己、提升工作中赢得认可、赢得尊重。
习近平指出,“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到法院工作9年来,虽然很辛苦,但通过自己的奋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工作带来的幸福。
关山初度路犹长,接下来,我将一如既往地坚定信仰、忠诚职责、不懈奋斗,在创造优异的工作业绩中收获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