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菁:法官的模样
2021-06-25 08:44:00

  2021年6月17日下午,省法院举行全省法院英模事迹宣讲会,五位同志用质朴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和真挚的情感,进行了精彩讲述。今天,我们刊登泗阳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执行局局长杨菁的故事。

  新时代法官的模样 

  泗阳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专职委员、执行局局长 杨菁 

   

  我出生在湖南岳阳偏远闭塞的小山村,从小就对山外的世界、对自己的将来有着无数的憧憬,想象着自己将来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一路走来,六里山路村小入学,十多里船走车行进中学,千里迢迢读大学,再到泗阳县人民法院工作,我成为大山里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第一位人民法官。

  初到法院,法官的模样在我心中模糊的,记得有当事人满脸疑惑地对我说:“您是法官?和我想的不太一样啊。”我当时觉得是因为我的稚嫩、不够专业“拖了后腿”。

  十几年过去了,今天仍有当事人对我说“杨法官,我觉得您和我想象的不一样!”

  法官到底应该是什么样?

  在群众眼中,法官是胸戴法徽、身披法袍、手握法槌,坐在高高的审判席上,握有生死予夺权利的裁判者。

   

  在我看来,法官,如同法徽上的天平,立身中正、不蔓不枝,不偏不倚,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极致“模样”。

  2013年6月,办理一起贩卖毒品案件。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付某、王某从上海购买毒品70余克,至泗阳贩卖约20克,建议对二人按贩卖毒品罪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法庭调查进行到一半时,我发现,被告人付某等人购买70余克毒品贩卖,其行为应当构成运输、贩卖毒品罪,按照法律规定,法定刑是十五年以上。

  经合议,我宣布休庭,并与公诉人沟通,建议补充材料、变更起诉罪名,遭到拒绝。如果法院直接变更罪名,被告人量刑会加重,其答辩的权利也难以保障,这对被告人来说,是极大的不公。

  随后,我两次发函沟通,检察机关终于变更起诉,以运输、贩卖毒品罪对两名被告人提出指控。最终,被告人付某、王某分别被判处15年及8年9个月有期徒刑。

  一审宣判后,付某情绪激动地质问:“人家开始时只起诉我七年,你凭什么判我十五年?”

  我对他进行了详细的判后释明,告知他仔细阅读判决书,如对判决结果不服,有权提起上诉。

  上诉期快截止时,我专门提审付某问他是否上诉。付某没好气地说:“你在判决书中把我的罪行分析得清清楚楚,我还上诉什么啊?我也问过律师了,上诉也是败诉!”

  量刑由“判少”变成“判多”,这个可能是老百姓“想象”中法官的样子。那如果由“判多”变成“判少”呢,是不是就“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一起27名被告人利用网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件中,我发现,涉案网站发帖点击量动辄几十万、上百万。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注意和疑惑。通过咨询,得知很多网站故意虚增点击量,以示帖子很火,以吸引更多的网友点击。于是我依法委托上海某鉴定机构对实际点击量进行司法鉴定,鉴定结果显示,帖子的实际点击量远低于显示点击量。

  案件办结后,面对多名被告人亲属的感谢,我答道:“无论判多判少,我依据的都是法律条文,坚守的都是法律人的初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为一名法官,我能做的,就是秉公办案,把每一件案子都办成铁案。十几年来,我始终以临渊履薄的心态、勿枉勿纵的严谨,对待自己的裁判和执法,先后审结2000余件刑事案件,没有一件冤案错案,服判息诉率达到98%。我审判并撰写的《徐某入户抢劫案》入选省高院《参阅案例》和最高院《人民法院案例选》。

  不苟言笑,不讲情只讲法——这是当事人最常看到的我的样子。但是作为法官,我们同样心存善良和温情。

  2020年,在一次凌晨执行行动中,我们准备拘传被执行人王某时,王某正打算送孩子上学。面对突如其来的执行干警,王某的孩子有些害怕。

  “不要害怕,我们要和你爸爸商量一点事情,需要你爸爸的帮助。”我立即安抚受惊的孩子。安排干警将被执行人带至法院处理后。我给孩子买来热腾腾的早餐,并将孩子送往学校。经过一路上的交流,孩子不再惊恐,安心迈入校门。被执行人王某得知后,感动的泪流满面,主动表示想方设法履行还款义务。

  2011年,审理一件聋哑人故意杀人案,按照法律规定,只能判决凶手向被害人家属赔偿丧葬费2万余元,不能判决死亡赔偿金。但被害人的妻子早年离家出走,只留下了一对年幼儿女。

  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立即判决了事,而是和同事们庭后多次走访,尽最大努力就民事赔偿部分进行沟通、协商。终于,被告人的哥哥被我们真挚的态度所感动,主动愿意代为赔偿4万元。为了帮助被害人子女解决生活困难,通过多方联系,我将其女儿介绍到某工厂上班,又将其儿子联系到某职业中专就读,并协调校方让他勤工俭学。后来,通过提请公安机关查找、发动亲友同事打听,终于帮助姐弟俩找到了亲生母亲,当失散多年的一家人因团聚而撕心裂肺哭喊的时候,我也忍不住,跟着哭了。

  法律的威严可以高高在上,但法官的心不能高高在上。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使裁判最大程度符合普通民众的善恶观念,促成判决的正当性与可接受性——这是我一直努力成为的模样!

  当我阅卷、开庭、撰写文书、外出执行了一整天后,回到家中蓬头垢面、疲惫不堪——这是家人常见的我的摸样。十年前的一个周五,我凑了一天时间陪孩子到医院手术。就在孩子换上衣服推进手术室前,接到电话要求回单位汇报讨论一重大刑事案件,病床上的孩子听到电话内容,拉着我的手说:“妈妈,你去忙工作吧,我醒来时能看到你就好了”。我的眼睛瞬间湿润了。当我风尘仆仆赶回来时孩子手术已经结束了......

  十几年的审判工作虽案牍劳形,但内心那份坚守没有变,法官的模样在我心中愈发清晰。那就是在公平正义的路上,一路追寻的模样;是秉持正义和良知,一路坚守的模样;是在前辈传承、领导关怀和同事帮助下,一路成长的模样。

  我不知道,这个样子,是否,如你我想象。但我会在新时代人民最满意法官的征途上,继续翻山越岭、不断前行!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