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泰州靖江市从实践运用出发,结合本地基层治理实际,创新推出了“法伴百姓生活”“法伴善治实践”“法伴涵养提升”三大工程,将法典植入寻常细微处,“典”亮了村(居)“三治融合”之路。
微矩阵、大功效,法伴百姓生活
近日,靖江天妃宫广场人头攒动,舞台上“复兴路上民法典,典亮生活立标杆;五次编纂今梦圆,庚子五月终见面;法治进程大事件,社会生活百科全;民事权利发宣言,固本强基利长远;二零二一第一天,法典实施谱新篇”的朗朗快板声,引来了群众的声声叫好。观众群里,身穿红马甲的普法志愿者正把一本本的民法典、一份份的宣传折页送到群众手中。
这只是民法典宣传在马洲大地的一个小缩影,法典颁布以来,靖江打造出了“法伴百姓生活百千万”宣传微矩阵,其中仅“百场演出进基层”就发动了以市法治艺术团为代表的近100个法治演出队伍,600多个文化能人、草根法律专家,他们谨记习总书记“三个讲清楚”的总纲领,紧扣民法典编纂意义、护佑全生命周期的主题,紧急创排了一批宣传“民法典”小戏、快板、讲经和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作品,在全市各街镇、村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道德讲堂”“百姓大舞台”巡回演出了116场次,为民法典正式实施凝聚起了最广大的力量,为用典改善提优村居依法而治、尊法而进,筑牢夯实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微探索、大变革,法伴善治实践
“袁律师呀,我家小黄说我除了上班什么家务都不做、孩子也不管,她要跟我离婚,协议都写好了,我是不是还能拖一拖啊,不是说民法典规定了有离婚冷静期么?”一大早,社区法律顾问袁钰就迎来了清晨的第一波咨询者——小王小黄夫妇。一送走小夫妻,袁律师就在她的社区工作日志记下了下期“居民法治大讲堂”的主题——“离婚要不要冷静期”。
这是民法典颁布后,靖江在全市所有村(社区)发起的“典通服务之路”活动,号召全市近万名“三官一律”、司法行政干警、公证员、调解员、基层法律工作者、法律明白人深入到村(社区)网格,通过每周一次的“公开接待日”,收集、梳理、解决群众在学习掌握和模拟运用民法典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全面提升基层百姓用典维权、用典自治的能力。
2020年,靖江全市60%的村(社区)举办了关于“特别法人”的党支部会议、研讨会、主题沙龙、民意调研等等,共同研究取得期盼多年的法人地位后,村集体组织如何带领全村共同富裕,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集体土地的最大收益,如何留住山美水绿的乡风土韵,村居委会、社会团体如何更好参与基层治理,优化基层“三治”主体体系……正是这一个个民法典应用的微探索、小支点,撬动了村(居)治理的大变革,推动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档升级。
微行动、大作用,法伴涵养提升
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都是代代相传、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其核心都在于人。靖江实践抓住了这一核心,实施了涵盖“党员先锋启智”“企业治理启能”“青少年启善”三大内容的“法伴涵养提升”工程,为基层善治凝聚了智力,注入了活力,储备了后力。
自5月份民法典颁布以来,靖江把“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单位、公益律师志愿服务团、“骥江剑”公检法司讲师团等有法典宣传职责的单位团体挂钩到了249个村社区党组织,策划举办了近千场次的模拟巡回法庭、“举案典法基层行”“笔谈学民法”等一系列党员先锋“学典促用”活动。同时,以党员新乡贤为主力,近55%的村(社区)“良法善治顾问团”,通过列席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参加论证村(社区)重大事项;196个村(社区)“定分止争和事团”,依托“道德陪调席”,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处置;试点建成的20余个“和谐新风督导团”,举办了“新乡贤讲法典润百家”活动……
新乡贤“政策建议智囊团”则对基层“三治”的瓶颈问题、不良倾向等,形成靶向性治理意见,“智囊团”已在全市近91.7%的街镇主导发起了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在233个村(社区)倡议建立了禁赌劝导协会、红白理事会。一个个 “党员先锋启智”项目的有益探索,把基层善治推动者、实施者的智力内力充分释放出来,让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在基层一线蔚然成风。
善治始于良法,马洲大地,法典权威、法典精神、法典温度已传递到了村居善治的各个环节,浸润到了大众生活的细微末节,守护着靖江人幸福生活的方方面面,和谐新风徐徐而来,百姓幸福感、获得感步步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