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引导广大群众学习领会《民法典》的精神要义,扩大《民法典》的知晓率,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窑湾镇多措并举,积极开展《民法典》系列宣传学习活动,推动法治精神进一步深入人心。
一是紧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组织领导干部学法,专题组织学习研讨会2次,进一步提升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能力。将《民法典》纳入窑湾镇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在党委会上进行专题学习。通过举办专题学习会、采取普法宣讲等方式,推动和深化《民法典》学习。
二是开展读书分享活动。窑湾镇专门购置《民法典》书籍,制作相关展板,在村里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在三桥村“《民法典》阅读分享活动”现场,大家踊跃发言,分享心得体会,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比如,对见义勇为而受伤受益人应当适当给予补偿、胎儿能够合法继承遗产等新增加的内容进行了讨论,让村民认识到《民法典》的意义,让大家对《民法典》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是开展“法治书记”送法活动。组织法治书记到包挂村开展专题《民法典》宣讲活动,对《民法典》的立法意义、立法过程做了讲解,并就《民法典》中的问题通过案例的形式作了详细解答,充分结合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案例,让村民更好地理解《民法典》的要义。
四是开展送法进景区活动。窑湾镇充分利用景区人流量大的优势,将法治宣传工作下沉到景区,多次开展送法进景区活动。普法志愿者、网格员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对《民法典》中关于宅基地使用、抚养、赡养、婚姻、继承等法律规定进行了讲解并现场进行解惑。共发放法律知识宣传单800余份,大大地提高了群众对《民法典》的知晓率和认同感。
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群众对《民法典》制定的背景、颁布的重要意义、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关于见义勇为免责、离婚冷静期等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推进《民法典》走进群众的生产生活,引导广大群众了解、学习、运用《民法典》,推动《民法典》家喻户晓、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