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网

省直网站
长安网群

两会特别报道|智慧赋能,为公平正义助力加速

发布时间: 2021-01-28 文章来源: 作者:

  智慧法院建设指数为98.29,排在全国高院第1位,全省法院智慧法院建设评价平均指数为95.37,位居全国法院第3位。“智慧审判苏州模式”受到中央政法委和最高法院充分肯定;南通中院支云庭审系统被列为支援湖北3个信息化建设项目之一。

  过去的一年,江苏法院大力推动智慧法院建设向智能化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信息化,借助“智慧法院”这把金钥匙,为审理提质增效,让执行善意文明,使管理规范有序,开启了智慧法院的新模式。

  智慧审判, 

  沉着应对“非常之疫”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案件审判带来“阻滞”危机。

   

  疫情之下,江苏法院化被动为主动,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大力推行网上办案。第一时间研发上线全国首个互联网庭审小程序“互联网开庭”平台,并推广到省外多家法院使用,全省法院网上立案62.1万件,网上开庭7.7万件,网上调解5.1万件,电子送达189.6万件。

  “这一平台的研发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司法需求,更让公平与效率更为契合,有效应对了疫情考验,做到了让诉讼服务‘不打烊’、公平正义‘不隔离’。”江苏高院审判管理与信息技术处处长刘振说。

  江苏各地法院也立足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将智慧法院建设转化为破解业务难题的利器,推动执法办案效能大幅提升。

  2020年2月19日,海门法院速裁庭法官葛娟通过“支云庭审系统”,采取网络庭审方式先后开庭审理21起房屋租赁纠纷案,仅仅4个小时就全部调解结案。

   

  这套由南通中院牵头研发的“支云庭审系统”,解决了以往互联网庭审系统无法对接审判业务系统,不能进行复杂案件举质证等问题。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南通法院通过“支云”庭审系统进行网上庭审总数达17474件。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涉黑恶案件这类影响重大、疑难复杂、被告人人数众多的刑事案件审判带来的影响,自6月初开始,南通两级法院陆续在南通市看守所建成2个支云科技法庭,在所属基层6家看守所内建成了6个支云科技法庭,完成了“2+6”驻所法庭总体布局。这一模式在全国率先解决了案犯异地羁押、同案犯分别羁押等情形下的庭审难问题,满足了线下庭审、网络庭审、远程旁听等多种需要,有效破解了被告人“出不来,进不去”的开庭难题。

  2020年6月24日上午,南通市通州区法院副院长陈宗林担任审判长,在审理一起11人恶势力犯罪集团案时,在全国首次实现了一案多被告异地关押、同庭受审、线下线上融合进行、远程视频旁听的新型刑事庭审模式。

  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疫”,也必然会赢得真诚的赞誉。9月中旬,来自全国五个省的31名全国人大代表在考察江苏法院工作时对智慧审判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韶关市雅鲁环保实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潘丽梅表示:江苏法院在智能化建设方面下了大量功夫,很多诉讼调解和案件审理都可以直接在线上进行,即使在疫情期间也“不打烊”,值得推广借鉴。

  智慧执行 

  善意文明更有温度 

  房屋被查封后却被人非法进入,汽车被查封后原地不动几年竟长出了蘑菇,机器被查封后无法生产逐渐锈蚀。这一系列问题在法院执行工作中并不罕见,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对执行标的物有效监管,并促进查封标的物保值增值,成为执行工作的一大难点。

  而在世界物联网之都的无锡,法院人开始了积极的探索。

  2020年6月23日,无锡中院与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共同签订了“物联网技术司法应用战略合作协议”。在签约仪式上,无锡中院院长钱斌表示:这是无锡法院运用物联网技术深化“智慧法院”建设的探索尝试。

   

  仅仅4个月后,物联网与执行就结出了“硕果”。2020年10月20日,在记者的见证下,无锡市梁溪区法院在对一栋别墅查封过程中,在全国率先使用了“物联网电子封条”,这一新型电子封条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动产状态监管,不动产边缘感知系统来实现对拆除、搬移等外来事件的全面感知,实现实时监管被查封财产状况。

   

  在此之后,无锡中院还开发了物联网查封财产监管系统:通过轮廓体积感知、重量位置感知、状态感知等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客观信息,对生产经营企业原材料、产成品数量等进行动态监管,从而实现财产全流程、全时段、全方位的感知和预警;将感知器安装在起重设备上,在起吊过程中,实时测量物品重量,相关结果即时回传至管理平台及执行人员手机终端,解决执行过程中对于铜、铝、钢材等金属材料以及需要称重的大宗商品等动产的估价问题。

  省高级法院院长夏道虎这样评价无锡法院的“物联网执行”:在法院系统范围内独树一帜、具有创新性意义,对于有效落实谦抑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都具有重大潜在价值。

  江苏法院还立足应用导向,聚焦执行智能化和可视化,推进“854+无纸化”迭代升级,按照“分段式、集约化、专业化”原则,重置执行团队,彻底改变“一人包案到底”的传统办案方式,实现办案、管理、执行权运作的根本性变革,全面建立以执行指挥中心为中枢,以“执行案件无纸化”与“执行事务中心”为依托的民事执行实施权“一体两翼”运行新机制,该模式候选“人民法院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昆山法院与江苏高院执行“854”模式有机结合,形成流程标准化、事务集约化、监管可视化的数字化执行模式。指挥中心集约办理执行辅助事务,与执行实施团队实时共享电子卷宗,“并联式”推进事项处理,办案模式从“一人办一案”转化为“数人同时办一案”。联动织密查控网络。与公安建立“人脸识别”临控机制,有效解决“人难找”问题。运行网格化查控平台,查扣冻业务全部线上办理,真正做到对被执行人主要财产“一网通办”。

  智慧管理 

  高效打造“最强大脑” 

  “报告指挥中心,我们的囚车在押解途中遭遇车辆尾随,情况紧急,请求支援。”南通中院法警李建丰通过执法记录仪报警。

  “指挥中心收到,我们立刻联系公安前来支援。”警务指挥中心指挥员陈智勇马上回应,并立即呼叫南通公安指挥中心,南通公安立即出警赶赴现场处置。这是2020年12月3日,南通中院智慧警务管理平台在实际运用中的一个缩影。

  南通法院着力打造安全可靠的智慧警务模式,构建三级法院联动部署的智慧警务系统,实现了与审判业务系统、音视频系统等多系统互联互通,并将智慧警务深度融入智慧审判;实现了用警申请、警力审批、派警到提押、羁押、值庭、还押全流程信息及音视频数据自动监督的业务闭环,提升司法警察执法规范;根据警情级别和类型,实现自动报警、警情分级响应和多级同时响应;实现访客管理系统、人脸识别系统、案件管理系统与警务系统进行融合对接,并运用大数据智能分析,全面提升司法安全保障水平。

  2020年11月17日下午,最高法院召开人民法院智慧警务建设成果汇报演示会,南通中院院长曹忠明汇报演示了南通法院智慧警务建设成果,其多项创新成果得到最高法院的充分肯定。

  2020年7月,徐州中院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试点单位。徐州中院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整顿各环节深度融合。着重在风险防控、节点管理、优化服务、数据整合四方面强化科技支撑,自主建成离任法官及其亲属代理案件、暂予监外执行到期、案件久押不决3个自动预警平台,受到中央政法委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与此同时,江苏高院还研发了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平台,将院庭长监管权力清单嵌入系统,对六类20余种案件发送关键节点提示短信,以信息化手段将司法责任制改革落到实处。

  知来路,启新程。江苏法院在智慧法院建设中将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实践需求,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切实提高能力水平,为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服务和保障。

   
供稿:
责编:王志高
【加入收藏】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
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