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网

省直网站
长安网群

他们是南京长江大桥的“守护者”

发布时间: 2019-07-02 文章来源: 江苏长安网 作者:

  “正桥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候检阅的队伍,站得整整齐齐。”小学语文课本上,《南京长江大桥》里的这一段描述,成为无数人对南京长江大桥的第一印象。

  1968年12月29日,中国第一座自行勘察设计、施工,全部采用国产材料的“争气桥”——南京长江大桥全面建成通车。2018年12月29日,封闭维修27个月后的南京长江大桥“焕然一新”。数十年的风风雨雨,大桥上车来车往,不变的是南京人对大桥的深厚情感和南京交警对交通安全的倾情守护。

  车流增长迅速 “大桥卫士”坚守

  1968年9月30日,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先行通车,一列火车拉着7节车厢从江岸南边开向浦口区。同年12月29日,公路桥也顺利通车。对许多南京人来说,南京长江大桥是一张张照片串成的青春故事,更是承载着几代人回忆的历史丰碑。

  早在1992年,南京长江大桥的日均车流量就已达到4万辆。华明宝是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江北新区分局交警支队一大队民警,也是大桥中队的老中队长。他1982年加入交警队,一直到1993年都在参与大桥交通安保工作,如今他的微信名还叫“大桥卫士”。华明宝记得,刚开始大桥是双向两车道,还能走拖拉机,因为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没有护栏,事故时有发生。

  那时候,交警上桥执勤,指挥引导交通全靠人工。夏天他们穿上白下蓝的制服,冬天是蓝色制服,站一天下来一身都是灰。为了快速撤除事故现场,有时候车辆抛锚,还得交警自己开着货车去拖事故车辆。

  执勤过程中,民警有时候还会遇到有轻生者想从南京长江大桥上跳下去。多年来,南京交警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与华明宝同期参加工作的民警毛庆祝在大桥上执勤时,通过早发现、做工作,救下了至少30位轻生者。“我们在大桥上巡逻,看到有人遥望长江,目光呆滞一动不动,就会上去主动询问。这么多年,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轻生者已经一只脚迈到了桥栏杆外,我一把将他拉了回来。”毛庆祝告诉记者。

  每次成功救下一个人,民警们心里都有一种别样的成就感。

  修修又补补 大桥维修“暂别”

  由于长期超负荷使用,南京长江大桥桥体开始出现问题。自1999年起,有关部门对南京长江大桥进行了多次修补,包括桥墩加固、桥面沥青铺设、修补坑洞等。但由于交通繁忙,需要中断交通的维护保养难以进行。

  2002年,南京长江大桥进行了建成30余年来首次大修工程,12月11日大桥正桥更换了1号桥墩的支座。

  王成是江北新区分局交警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2004年至2016年,他参与了南京长江大桥交通保障工作,其中2011年至2016年他是南京交警九大队大桥中队中队长。

  “刚来大桥上执勤时很兴奋,我们守护着南京的‘北大门’,一守就是10多年。”王成说。2004年他刚进入南京交警九大队,主要就是负责南京长江大桥桥面的排堵保畅。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王成发现在早晚高峰时段,特别是在桥南桥北的上桥口,由于车辆排队现象严重,加上一定的坡度,许多车都会出现抛锚的情况,加重了大桥的堵情。

  基于这样的情况,他经过钻研和向老交警请教,琢磨出了“之”字推车法,一旦有车辆在上桥口抛锚,可利用坡道的倾斜度控制车辆让其倒溜,同时向左打方向,等车辆左后方移动到垂直路面方向的水平线时,再向右打方向,让车头掉转到来车方向正对坡道的下方,再下坡推行至安全区域,整个运行轨迹很像汉字的“之”字。有此妙招,原先需要几个人迎着坡度硬推到四五百米远的弓子路口,变成了一个人就可以轻松完成掉头排堵。王成也因此赢得了“大桥排堵能手”的称号。

  随着南京长江大桥车流量的日益增加,大桥排堵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自2010年1月1日起,南京交通部门在大桥北路的柳州北路路口至大桥北口、浦珠北路的铁道至大桥北上桥口设置24小时客车专用车道,同时撤除长江大桥北桥头堡、南桥头堡上下行公交停靠站,公交车在大桥上将不再停靠。

  为了让车辆通行更安全,大桥上加装了防撞护栏。2000年后,由于电动车的普及,特别在早晚高峰时段大量电动车借大桥人行道骑行,相关部门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增加了一道60厘米高的圆形铸铁防护栏。

  2016年2月5日,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召开会议,南京长江大桥在运营了48年之后,被认定为危桥,迫切需要维护。2016年10月28日22时起,南京长江大桥正式全封闭维修,总工期27个月。大桥封闭的那天晚上,王成和同事们在大桥上处理完最后一起交通事故,亲眼见证了大桥的“暂别”,大桥将进行一场修旧如旧的“美容”。

  骑警+科技 守护“新生”大桥

  2018年11月底,随着299盏玉兰花灯重新安装完成,南京长江大桥封闭整修工程临近尾声。2018年12月26日至28日,焕然一新的南京长江大桥向公众开放三天,群众可以步行上公路桥进行参观游览。三天里,成千上万的市民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赶来,参观陪伴了城市50年的大桥新貌,同时通过热舞欢歌为大桥“庆生”。为了保证群众安全,南京警方每天都安排了千余警力在桥上进行安保工作。

  经过27个月的改造提升,南京长江大桥于2018年12月29日以“新生”的姿态重新亮相,全面恢复通车。12月29日10时许,位于四平路广场的南京长江大桥上桥口,两边已经站满了观看的市民,11时许,车辆排起了长队,等待着12时的正式通车。时间一到,在南京市公安局江北新区分局交警支队大桥特勤队的引导下,车辆鱼贯驶上大桥。

  大桥封闭维修,对大桥的防撞护栏也进行了提档升级,由原先的60厘米增高至95厘米,不但高度增加了,防撞护栏的材料也换成了方形钢板。

  为守护大桥“新生”,江北新区分局从警力配置、科技应用、管理模式等多领域积极探索、创新手段,狠抓落实,强化科技管控的力量,人技结合的创新,打造起一支新时代的护桥“尖兵队”——江北新区分局交警支队大桥特勤队。

  大桥特勤队副大队长邵琦向记者展示,大桥特勤队有着一身特别的荧光绿制服,徽章上不仅绘有标志性的南京长江大桥桥身,还有美丽的玉兰花灯图案,特勤队员目前平均年龄26岁,有民警7人、交通特勤42人。他们骑着威武的铁马,在大桥上来回巡逻。特勤队员主要职责是负责南京长江大桥及辖区所属道路的形象岗、早晚高峰执勤、摩托化巡逻、交通疏导、一般警卫、救助危难群众等任务。

  如今,桥上不仅24小时有警力值守,大桥交通安保还用上了许多“黑科技”。高空瞭望探头分布在大桥的各个侧面,实现了全桥监控视频无死角覆盖,同时具备另一视角监控整个大桥实时状况的功能。

  遇到交通拥堵,警力无法快速到达现场的情况下,特勤队还配备了喊话无人机。通过在无人机上加装喊话装置,可在交警无法及时达到的拥堵区域或事故现场对驾驶员高空喊话,快速撤出轻微事故现场,恢复交通。

  “应对恶劣天气,现在还有两辆撒融雪剂车和一辆综合养护车。碰到大雪低温天气,每隔半小时就要给大桥‘量体温’,严防道路积雪积冰。”邵琦说。

   
供稿:
责编:
【加入收藏】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
长安网